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知识>社会心理学结课论文

社会心理学结课论文

2024-10-05 10:40:49 编辑:join 浏览量:583

社会心理学结课论文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谈当代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摘 要:在当代高校中,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个吸烟的特殊群体,尤其以高校男生为主。大学生吸烟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吸烟心理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应利用媒体宣传、校园规定、心理干预来控制大学生吸烟。

关键词:吸烟;大学生;吸烟心理;吸烟行为;社会心理学

大学生是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代表,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然而,近些年来,吸烟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沉浸在烟瘾的毒害中不能自拔,并逐渐走向普遍化,吸烟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是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导致大学生迷恋吸烟,导致吸烟成瘾是我们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心理学与大学生吸烟

(一)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是探讨人们想法、感觉及行为如何因他人真实或想象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科学 3。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强调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偏重个体的社会认知,研究在具体的人际互动和社会情境的影响下的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

社会心理学不仅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有阿德勒的社会兴趣学说,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霍曼斯的交换行为主义理论等9。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社会影响、群体心理等,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二)大学生的吸烟行为

大学生吸烟在我国逐渐走向普遍化与正常化,在寝室、厕所、操场、楼道几乎各个角落,我们都可以看见他们吸烟的身影,而且在大多数人看来比较另类的女大学生烟民数量逐渐呈上升趋势。

据2012年我国大学生吸烟调查,北京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吸烟情况的调查显示,6所重点大学和2所市属非重点大学,共4236人。大学生与研究生现在吸烟率为5.1%。216 名现在吸烟的大学生与研究生起始吸烟年龄为18.3±2.96岁, 其中18岁以下开始吸烟者占36.2%,18~20岁占42.8%, 20岁以上占21.0%。现在吸烟者中,平均每天吸烟1支的占9.6%,2~5支的占44.3%,6~10支的占31.8%,11~20支的占13.8%,超过20支的占0.5%。平均每日吸烟量为7.13±5.66支。据一项针对青年烟草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以上的大学生尝试过吸烟,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在被调查的近1万余名18~24岁大学生中,已有62.5%的男生和8%的女生尝试过吸烟,总吸烟率达70.5%。

因此,吸烟逐渐在大学生人群中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是什么样的心理因素影响使【吞云吐雾】在大学生群体中成为一种时尚?

(三)大学生的吸烟心理

大学生吸烟有其特定的心理成因。男生和女生吸烟的心理因素也不尽相同,许多男生认为吸烟很酷,可以耍帅,而女生吸烟会有一种追求男女平等的心理。

1.对吸烟的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社会知觉的刺激来源于社会客体,包括他人、群体、人际关系,也包括认知主体自身,所以,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119。因此,大学生吸烟习惯的养成也是受到社会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影响的,并在社会环境与人际交往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与发展。

第一,好奇心理。中国有三亿烟民,几乎每个家庭里都有吸烟者,因此,许多孩子是在家长、亲戚、朋友制造的烟雾中成长的,因此,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烟产生一种新鲜好奇心理,想模仿同伴尝尝烟是什么味道,吸烟是什么感觉。

第二,张扬心理。许多男生还认为吸烟很酷,能够体现男子汉的成熟与风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男人秀】的表现。而女生吸烟人数的上升表明女性追求平等心理,女性传统形象得到颠覆,男性对女性吸烟的接受程度逐渐增加,认为吸烟是性感的体现,在某些场合女性吸烟能够增加吸引力,还能收到张扬个性的效果。

第三,跟风心理。在大学校园里,吸烟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身边有好朋友吸烟,自然就会被诱惑和传染。更有烟民认为,男生不吸烟、不喝酒就不像个男生,许多男生把见人递烟看作是一种礼节,一种文明行为。吸烟对男生来说是一种交际手段。

第四,宣泄情绪心理。吸烟是口手活动,吸烟能够满足享乐、镇静、刺激。烟也是一种精神食粮,很多大学生烟民认为烟是他们的精神食粮或是一种寄托,在他们心情好时会吸烟,情绪低落时会吸烟,没事时还会吸烟。进入大学以后,各方面压力都很大,尤其是学习方面的压力,人在压力面前总要寻找一种表达方式,大学生个人感情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空虚寂寞、受到感情挫折、朋友间的聊天安慰会很自然的抽烟。自然而然,对尼古丁成瘾,吸烟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自动行为,对尼古丁躯体心理产生依赖。

2.对吸烟的社会态度

社会态度是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组成,情感和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高于认知与情感和认知与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142。对于吸烟,大学生各持己见,有些人认为男生抽烟是可以理解的,反对女生抽烟,还有的持无所谓的态度。

对于吸烟的健康危害,大部分烟民都知道,但有些大学生烟民认为吸烟是长年累月养成的习惯,短时间甚至更长时间内是不可能戒掉的。吸烟有瘾是立竿见影的,还有同学没想过戒烟,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消费,有生产就必然要有消费,国家既然有烟草公司就有它存在的理由。   在大学生群体中,还有一些对吸烟态度不明确的人,他们吸也可以,不吸也可以,还没有养成习惯性行为,这部分人是可以努力短时间内不吸或戒烟的。吸烟属于健康透支,对我们的终生健康会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抽烟的危害

大学生属于青年人,正是树立理想、打造自己美好未来的黄金时期, 也是人生身心发育与完善的关键阶段, 更是最容易变成香烟瘾君子的敏感期, 吸烟不仅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也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专家指出,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 现在的中国青少年如不能改掉吸烟的坏习惯, 他们将会有1/3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因此,吸烟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和痛苦包括潜在的危害和痛苦要比快乐多得多。

第一,吸烟导致身体疾病。香烟中的焦油、尼古丁可以危害心血管系统、使人成瘾、危害呼吸系统和致癌,而烟雾中的主要有害物质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苯并芘、放射性物质都会给身体带来直接性损害。大量的一氧化碳存在使人精神疲惫,劳动效率降低,因此,吸烟上瘾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智力、记忆力,从而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不仅不能提神、缓解压力,反而会影响身体的机能,降低记忆力,长此以往会吞噬吸烟者的健康和生命。

第二,吸烟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被动吸烟者吸的烟又称二手烟、三手烟,是吸入吸烟者呼出的飘浮在空气中或残留在衣物上的烟雾,专家指出, 支流烟毒性比主流烟大2至5倍, 其中焦油、尼古厅的比例是主流烟的3 倍, 苯并花是4 倍,一氧化碳为5倍,亚硝胺50倍,此外,甲醛、甲苯、二氧化碳、锅、镍的比值也很高。在大学的集体生活中, 基本上四至八人同住一个寝室, 只要一人吸烟, 全屋受害;在校园里的一些公共场所,大学生烟民也会给其他同学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烟雾污染环境。对人的生命来说,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是最重要的因素。从大气污染的角度看,在一般通风不良的封闭环境中,那里每一亳升烟雾里含有50亿个烟尘颗料,它是平常空气中所含尘埃微粒的5万倍。烟雾中含有许多致病物质,如烟碱、二氧化氮、氢氰酸、丙烯醛、砷、铅、汞等,卷烟烟雾对人群的危害超过工业污染的化学气体。因此,大学生吸烟对校园环境以及校园公共场所的空气造成污染。

三、针对大学生吸烟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也是未来中国建设的精英,从某种意义来说他们的健康就是国家的健康,只有健康民族才有希望,也关系着国力的强盛,国家的兴衰。因此,大学生禁烟时不可待,势在必行。

第一,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向大学生普及禁烟观念,加强宣传吸烟对身体带来的危害,让大学生尤其是重度烟民知道吸烟的健康危害程度,要特别加强大学女生戒烟的宣传教育工作,女性特殊的身体结构和孕育下一代的生理特点,使得吸烟对女性还造成一些特殊伤害,向女学生宣传烟草危害知识,当她们确切知道烟草不仅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还会危及下一代时,相信女大学生们会选择远离烟草的。

第二,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控烟工作。制定学生行为规范,规定学生不许吸烟、喝酒,违反者有严重的惩罚,还要动员家长严加管教子女,禁止其吸烟,使大学生养成自我约束的能力。学校还应该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来转移和缓解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另外,校领导、党员、老师等要以身作则,不准在学校内的任何地方吸烟,还要经常向大学生灌输戒烟思想,鼓励他们利用跑步、跳绳、游泳、爬山等健康的方式锻炼身体,养成一个文明的生活习惯。

第三,对大学生烟民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高校借助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采取必要措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干预,关注和研究大学生的抽烟心理和抽烟行为,帮助大学生建立自我行为管理模式,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学生戒烟的信心和动力,以减少大学生的抽烟行为。另外,学校心理学课程要加强对吸烟有害的讲解与灌输,积极与吸烟同学进行沟通和对话,劝导他们远离香烟,建设一个洁净无烟的校园。

参考文献:

[美]阿伦森.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马向真,韩启放.社会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王中华,马宁.我国大学生吸烟调查的文献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1).

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119

魏栩.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危害及控烟对策[J].中国校医,2005,(5).

周利.大学生吸烟行为调查及心理成因分析[J].科教导刊,2012,(4).

标签:结课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rticle/40804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