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出自曹操的《观沧海》,其中的“若”是”好像“的意思。
诗人简介: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 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 峙:高高耸立。竦 ,通耸,高。
若:如同,好像是
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
赏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最后四句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知识扩展:若在古文中常见的意思
像。
《赤壁之战》:“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及;比得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你;你们;你(们)的。
《鸿门宴》:“若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
这样的;这。
《齐桓晋文之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至于。
《齐桓晋文之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标签: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