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浙江高中生在宾馆内死亡,此类事件为何频发?高中生身亡的新闻层出不穷,让人心痛不已。而人们在谈论这件事的时候,说得最多的就是:“他们太自私了,这么狠心抛下父母余大,一点都不为父母着想。”却很少有人去思考,他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会导致他们在最好的年纪走上绝路。
当今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现在孩子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在思考,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这个社会变得更民主。
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
当今都滑亏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其实缺乏对生命的认知和尊重
余华《活着》中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可是,连死人都明白的一个简单道理,很多活着的人却越来越想不明白了。现在的初高中生大多还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呵护中。父母家人对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过度保护,以信毁神及家长、老师对完美主义的追求,导致学生的责任心大大下降,导致一些人的责任意识淡薄,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甚至对自己的生命都不负责任。
马东就曾在《奇葩说》中说过:如何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汉文化缺失的一课。只有面对过死亡的孩子,才会珍惜生活的美好,从而感谢生命,敬畏生命。记住,你的生命只有一次,任何时候都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可能你现在还不懂什么是生死,但是到你老了,你就要开始面对一些友人的“离去”。但若想让孩子学会敬畏生命,必须先从认识死亡开始。
孩子缺什么,你就要给他什么,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你要把他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有问题的。
标签: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