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知识>香山县的历代行政区划

香山县的历代行政区划

2023-12-20 07:46:50 编辑:join 浏览量:625

编者按:香山县立县始于宋代1152年,当由宋代开始说明,由于民国时期孙中山之逝世,而改称中山县,故应结束于民国14年,即1925年。 香山县隶属广州府,立县初,香山县设置10个乡:

仁厚乡:从东莞县划入的香山镇改置而成(今石岐、环城、深湾村一带)

德庆乡:今沙溪、大涌一带

永乐乡:今张家边村、库充一带

长乐乡:今神涌、珊洲一带

宁乡:今南蓢、翠亨村一带

丰乐乡:今三乡、神湾镇一带

长安乡:今山场村、珠海前山、澳门、万山、唐家、下栅一带

宁安乡:从南海县划入的地方改置而成(今小榄、海洲一带)

古海乡:从番禺、东莞县西部划入的地方改置而成橡咐(今黄圃、潭洲镇、黄阁镇一带)

潮居乡:从新会县划入的地方改置而成(今斗门、乾务、白蕉镇、三灶一带) 明洪武元年(1368年),香山县隶属广州府管辖。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乡为坊都,共设置11个坊都。

仁厚坊:由仁厚乡分出。

良字都:由仁厚乡分出。

龙眼都:原德庆乡。

得能都:原永乐乡。

四字都:原长乐乡。

大字都:原永宁乡。

谷字都:原丰乐乡。

恭常都:原长安乡。

大榄都:原宁安乡。

黄旗都:原古海乡。

黄梁都:原潮居乡。 清顺治二年(1645年),香山县隶属广州府管辖。

道光七年(1827年),全县11个坊都合并为9个都:

仁良都:由仁厚坊与良字都合并。

四大都:由四字都与大字都合并。

隆都:原龙眼都。

谷都:原谷字都。

榄都:原大榄都。

得能都:沿用旧称。

恭常都:沿用旧称。

黄梁都:沿用旧称。

黄旗都:沿用旧称。

《香山县志续编》记载:光绪初年(约于1880年)改都为镇,全县设置9个都镇:

仁良都:沿用旧称。

黄旗都:沿用旧称。

东镇:由得能都与四大都合并。

上恭镇:由恭常都分出。

下恭镇:由恭常都分出。

隆镇:原隆都。

谷镇:原谷都。

榄镇:原榄都。

黄梁镇:原黄梁都。

宣统二年(1910年)改镇为区,全县设置9个区:

香山县第一区:由仁良都改成(今石岐、港口镇、环城、石鼓村一带)

香山县第二梁弯纯区:由隆镇闹余改成(今沙溪、大涌、横栏、沙蓢和板芙西部一带)

香山县第三区:由榄镇改成(今小榄、古镇、东凤镇、东升镇、坦背村一带)

香山县第四区:由东镇改成(今张家边村、南蓢、翠亨村、长江一带)

香山县第五区:由谷镇改成(今三乡、神湾镇、石莹桥一带)

香山县第六区:由上恭镇改成(今唐家、下栅、淇澳岛一带)

香山县第七区:由下恭镇改成(今香洲、珠海前山、湾仔镇、坦洲镇、横琴、万山一带)

香山县第八区:由黄梁镇改成(今斗门、乾务、白蕉镇、三灶一带)

香山县第九区:由黄旗都改成(今黄圃、阜沙、南头、浪网、民众镇、三角镇、小黄圃、潭洲镇、大岗镇、黄阁镇一带) 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省撤销广州府,香山县直属广东省长公署管辖。(编者按:即省辖市) 香山县衙改为香山县公署。

1925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易名中山县。

香山县的历代行政区划

标签:香山县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rticle/32626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