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发高烧如何急救处理
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
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烧,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
小孩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
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以下常用方法:
1.头部冷湿敷
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枕
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压挤冰袋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
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洗浴时间10-15分钟,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酒精擦浴
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这些部位对冷较为敏感,可引起不良反应。
新生儿、小婴儿因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可经皮肤吸收而出现酒精中毒,不宜采用。
5.其它
现在还有一种物理降温的药物贴剂,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发烧。
第三,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吃药。
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发烧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孩子发烧最好不要随便吃药,因为孩子的发烧原因不明,随便用药可能会影响医生诊断。
2宝宝晚上发烧怎么办
宝宝半夜发烧之宝宝半夜发烧怎么办
寒冷的冬天,常常会让很多的抵抗能力比较低下的宝宝容易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尤其是在大半夜的时候突然发烧,这让很多的新手爸妈都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其实,应对半夜突然发烧的宝宝,新手爸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帮助宝宝量体温,如果宝宝体温不超过38.5度的话,那么就可以先不用处理,只要给宝宝选用物理降温,以及多喝喝开水同样是可以起到不错的退热效果。
宝宝半夜发烧之如何做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冰敷,退热贴,酒精擦身等等,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了解,但是如何正确的运用的话,小编相信还是会有些父母会比较茫然。
退热贴和冰敷
很多父母买回去之后,就会直接的贴或者是敷在宝宝的额头上来给宝宝进行物理降温,虽然这样的做法没有错,但是还有会所欠缺。
正确的方法是将退热贴贴在宝宝额头,以及腹股沟等一些大循环的地方,这样才能将宝宝血管丰富地方的热量带走,降温效果才会好。
酒精擦身
这种方法一般建议是在宝宝高烧不退的情况下使用,擦浴的位置同样也是要在大血管走行的部位,比如颈部,腋下,大腿根,腿弯等,但是要避免擦前胸后背的地方。
3发高烧为什么不能吃鸡蛋
有人生病发热,家人常会做一份鸡蛋羹给他吃,认为这样容易消化,且有营养。其实,这是不科学的。
鸡蛋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发烧时食用,易增加身体的基础代谢率,不但不能使体温降低,反而会增加身体热量,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除鸡蛋外,其他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等,也不利于降低体温,应尽量少吃。
发烧病人的饮食应该力求清淡,易消化,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一般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稀饭、面条、藕粉等,并搭配一些新鲜水果。
病人烧退后,才能吃蛋白质高的肉、蛋等食物,帮助身体恢复。
4几种导致宝宝发高烧的病因
1.中耳炎。不管哪边的耳朵,只要看到耳孔发湿,就有鼓膜破了的可能,宝宝的鼓膜就是破了,也会很快长好,不用担心。
2.颌下淋巴结化脓。颌下淋巴结化脓是继中耳炎之后最容易引起高烧的疾病。
患颌下淋巴结化脓时,宝宝颌下肿得很硬,头部难以转动,一般都高烧到38℃左右。应及早给予抗生素。
3.宝宝肛门周围长出“疖子”。
当“疖子”变硬、红肿时也会发烧,一般烧到38℃左右。可从宝宝大便时的哭闹就可知道。
4.急性出疹子。疹子一般多发于7个月以后的宝宝,偶尔也有发病于3-4个月的。但是,在这个月龄中,发烧一般不超过3天,一天左右就退了。而疹子却是在烧退之后出现,并扩展到全身。
疹子从外观上看很像麻疹,如果是炎热季节,也会以为是痱子。出了疹子也不要紧,是比较容易治愈的。
5.热病。热病一般发生于夏季,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发病率较高。4个月以后的宝宝,患夏季热病较多。其症状只是发烧,从半夜开始到第二天上午,可高烧到 38℃-39℃,但一到下午就退烧了。
根据这种“烧型”,大致可以知道是夏季热病。
不过,在头2-3天中,由于看不出是什么病,爸爸妈妈会有些惊慌。
此外,还有一种是结核,但这么大的宝宝患结核是非常少见的。
如果家族中如有结核病人,宝宝发高烧又查不出什么病时,必须到医院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进一步确诊是否患有结核。
5幼儿发烧的类型有哪些
(1)稽留热
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变动不超过1℃,这种热型可持续数天或数周,退热可渐退或骤退。
临床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肠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发热病的极期。
(2)弛张热
弛张热体温高低不等,昼夜之间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发热时体温可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差达1.5℃~2.0℃或更多,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
临床常见于败血症、严重肺结核、脓毒血症、肝脓肿、支气管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肠伤寒、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间歇热
间歇热体温可突然高达39℃以上,先有恶寒或寒战,经几个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大汗淋漓,以后间歇数小时或1~2日体温又突然升高,反复发作,如此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称为间歇热。
临床常见于疟疾,如间日疟或三日疟、化脓性局灶性感染、肾盂肾炎等。
(4)消耗热
消耗热体温波动范围比弛张热为显著,24小时内体温差在3℃~5℃之间。
临床常见于败血症、重症活动性肺结核病等。
(6)波状热
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又逐渐下降至微热或常温,不久再发,体温曲线呈波浪式起伏,称为波状热。
临床常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胸膜炎、周期热等。
标签: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