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知识>气象因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

气象因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

2023-08-15 11:32:43 编辑:join 浏览量:625

气象因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

通过分析气温、气压、湿度等各个气象因素及气象综合因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初步认为低气温、高气压和高湿度时对患者关节疼痛的影响较明显。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病变为主要特征。

其发病机理较复杂,诱发因素也很多,目前多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

据统计约90%的RA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有报道在气候湿度变化大的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高;一些风湿患者就诊时常主诉天气变化前锋(锋即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经过时症状加重,尤其是雨前疼痛加重,雨后疼痛减轻。研究表明气象因素的变化与RA有着密切的联系。

1、中医学中的 “天人相应”理论

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体必须顺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关于人和自然界关系的论述,如《灵枢?邪客》云:“人与天地相应者也”;《灵枢?岁露》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中医学以四季六气为中心,把气候及天气变化对于人类生命活动的影响充分体现在其生理病理、诊断与治疗、养生康复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且又完整的气象医学理论 。

森和等 用17-KS(肾上腺皮质激素)排泄量作为内气(肾气)的代表指标,用季节、气象等要素反映外部环境变化,应用多变量解析法对“天人相应”理论进行了探讨,结果证实17-KS年周期与四季周期对应,发现夏季高,冬季低的规律,并且不快指数(代表气温、湿度的综合指标)、气温的变化周期与17-KS排泄量相同调。

周晓平则从气象医学理论方面探讨分析了中医学中的卫气与人体的热代谢在生理功能和病理特征方面的一致性,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的实质所在。同样,气候的变化对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也有一定的影响。李梢等通过调研分析822例风湿病患者疼痛始发率与太阴月周期之间的关系,发现其疼痛的太阴月起始发作日期存在呈Lorentz线型变动模式的近似月节律,并随之月相始生、渐盈、望、渐亏、空的朔弦望晦周期性变化,疼痛始发率也在各阶段同步呈现出极显著或显著性差异。

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用整体的、动态的、辨证的观点去把握健康与疾病,更符合人体的运动变化规律,这也正是中医学的优势所在。

2、与气候条件相关的痹证模型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其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正气不足;二是风、寒、湿等邪外袭。如《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内外合邪在痹证发病中的重要地位。

葛林宝等 用豚鼠做风寒湿痹造模时,从神经组织学、神经传导速度、传递速度、运动终板径长及腓肠肌亚显微结构方面进行观察,证实了风寒湿环境的致痹作用。

王绪辉在国内首先利用自制的痹证造模箱,使家兔关节局部出现了部分炎性改变。

王安民等观察到外界寒湿因素(15℃~17℃冷水中游泳5 min~7min,每日1次,连续7d),能加重大鼠胶原诱性关节炎(CI

A)关节局部病变,但是采用上述单纯的寒湿因素造模并未引起动物的任何病变。

肖长虹等从外邪致病的角度出发,在大鼠胶原诱性关节炎的基础上给予风寒湿、风湿热两种不同的条件刺激,同时给予葡萄菌肠毒素B(SE

B)外涂,二者共同作用,成功研制出符合中医病因病机特点的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RA中医病证结合模型。

这提示我们中医关于痹证的风寒湿病因说,不能仅仅理解为异常的气候条件,而可能是在异常气候条件下导致某些易感因素及感染源刺激机体而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申洪波观察了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用CCP多肽抗原免疫后,诱导体内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了RA相关自身抗体的产生,而环境因素(湿热和寒湿环境)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增强了自身抗体的表达,使病情加重。

研究显示环境因素严重影响Ig,RF,CRP,anti-CCP(抗环瓜氨酰多肽抗体),APF(抗核周因子),AKA(抗角质蛋白抗体),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IL-1阳性细胞的表达,并加重了关节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导致关节骨质疏松,骨小梁断裂;湿热环境(湿度95%~100%,温度30℃~33℃,每日1h,连续9d)对IgA、IgM、RF、CRP、anti-CCP、APF、AKA、RA33以及VEGF阳性细胞数、MOD(平均光密度)值、IL-1阳性细胞MOD值的影响比寒湿环境(相对湿度95%~100%,温度7℃~10℃,每日1h,连续9d)更严重,湿热环境对关节病理学影响也较寒湿组更为严重。

3、气象因素对RA的影响:

气象因素通过皮肤、呼吸、感觉系统等影响人体。

袁嘉丽等提出:外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变化及污染产生的有毒生物因子,可破坏人体内微生态平衡,导致邪正相争而发病。现代亦证实了关节痛的发作与气温、湿度、气压的变化,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关系。

气温: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30℃。

尹旭辉等观察了寒冷对正常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组暴露7d后NK活性、IL-2产生能力、细胞培养上清IgG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Tsai等通过研究29名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后,认为患者关节的疼痛程度与气象因素如气温、湿度、大气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当天气剧烈变化(日平均气温急剧下降超过5℃时),如在寒潮的来临后1天,患者关节疼痛程度与寒潮来临前1天及寒潮当天相比明显加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短时的天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直接更明显。

研究中他们还发现,患者关节的肿胀程度与气象要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同样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裴国献认为高温可使人体免疫功能减退,免疫细胞在40℃时即可受到抑制,43℃时则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湿度:人体对气温的感觉与湿度关系很大,机体最适宜湿度为:气温15℃~20℃时,相对湿度45%~55%;气温25℃时,相对湿度20%。

在高湿度时,环境温度达30℃即可使安静状态下的人体体温升高、脉搏加快、汗蒸发率下降,35℃时这种影响更为显著。

如果湿度高达80%~100%,这时无论气温条件如何,潮湿的空气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刘光华等在外湿对造模脾虚小鼠免疫学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在环境湿度过高的异常刺激下,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处于较低水平,表现为淋巴细胞转化率、CD4、IgG、IgM的下降,CD8的升高。

Patberg 等在研究RA时提出了“局部小气候”假说可能是影响其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即纯气向因素作用对皮肤的影响不仅包括自然界气象因素,也包括阻止汗液蒸发的因素如穿衣情况及居住的室内环境。研究后发现RA引起的疼痛与局部小气候中的湿度对患者皮肤的影响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而周惠琼等在研究RA危险因素时运用单因素分析发现,住房和工作环境的潮湿与RA的发病有关,但多因素分析时无统计学意义。夏廉博曾观察了一个群体中关节痛发生率与湿度的关系,发现当逐日相对湿度上下变化大于10%时,关节痛病人就明显增多。

气压:高气压天气使人感到舒适,而低气压天气则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人体对气压的变化,一般都能很好的适应,但如果在短时间内气压急剧变化,人体便可能不适应。夏廉博观察了一个群体中关节痛发生率与气压的关系,发现当逐日气压变化升高或降低10个毫巴以上时,关节痛病人就增多。

气压突变可能影响局部细胞内外体液与电解质的平衡,而关节炎患者病变组织不能及时随天气变化排出细胞中的液体,致使病变部位的细胞压力比周围的正常组织高,从而引起病变部位的压胀和酸痛感。

气象综合要素对RA的影响:1985年Patberg等就提出RA患者关节疼痛与气温和气压明显相关,而与湿度无明显相关性。邱伙新认为风寒湿三气引起的痹证是低温应激诱发红细胞刚性升高和血浆粘度升高的人群血液流变性异常介导的疾病。

任传成等运用模拟气象条件观察气象因素对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发现低温组、高压组和低温加高压组表现为微血管收缩,镜下其微循环呈“秃树枝”样,几乎不见毛细血管开放;高温组、高湿组及高温加高湿组主要为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血液瘀滞、血流缓慢、血管周围有渗出。

Jamison等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居住在美国四个不同城市558名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其中5

4、2%的患者为腰痛患者,有39%的患者被诊断患有关节炎。调查发现6

7、9%的患者认为天气的变化会影响他们的疼痛,其中5

2、6%患者认为在天气变化之前关节就开始出现疼痛,而6

2、3%的患者宣称在天气变化期间他们的疼痛明显。在探讨具体气象因子对疼痛的影响时发现寒冷和潮湿对患者关节疼痛影响最为明显。

叶冬青等研究认为RA的发生与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潮湿和寒冷有关,认为寒冷和潮湿既可能作为一种全身刺激因子,作用于具有某些遗传特征的人的免疫系统,使其发生功能改变,从而促使RA发病;也可能作为一种不良的环境因素,诱发或加剧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通过自身免疫机制发生RA。

陈新等利用人工气候箱制造风寒环境观察小鼠的变化,认为风寒二气致病的一个主要机制可能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相互作用而抑制免疫功能,使机体整体免疫功能下降。

Gorin等对75例RA患者进行了连续75d的疼痛记录,发现在寒冷、多云阴天和高气压的天气状况下,患者的疼痛最明显。

李晓兰 运用Jamison问卷,调查了不同天气状况对5个风湿病病种(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肌纤维痛综合征)关节疼痛的影响,发现7

8、5%病人主诉关节疼痛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而低气温、高气压和高湿度与RA患者的疼痛相关。Strusberg 等通过研究生活在阿根廷一个具有地中海气候城市的风湿病患者后,认为风湿病患者对气象因素变化很敏感,其中对82例RA患者的观察后发现低气温、高气压和高湿度时RA患者关节疼痛较明显。

另外,RA的发病还与季节有关,多半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后发病或加重。

Grazio 等 发现RA的发病方式与季节有关,突然发病多在春季,隐伏发病多在秋季,而夏季和冬季的急性和隐伏发病数基本相同。

结语: 中医学对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认识较早,近年来,不少学者就气象因素对RA的影响做了很多相关研究。

而气象因素对RA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是多种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综合作用的结果。

气象因素的变化通过何种途径改变人体的生理、病理、内分泌、免疫系统等,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结合,不断探索符合中医病证结合的RA模型,从反映疾病变化的一些客观指标如炎症指标(CRP、ESR)、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等方面的变化来探讨气象因素对RA的影响;加强多学科合作,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引进不同数理统计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模糊数学法、滞后交叉相关和方差谱分析方法等 来对各种气象要素与RA的发病做一些相关性研究。

总之,深入研究气象要素与RA的影响,可能对合理利用气象条件,创造适宜的“人工小气候环境”来治疗疾病提供有益的帮助。

标签:对类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rticle/26725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