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知识>麒麟阁十一功臣都有谁?为何排第一的只有姓,第十一位却众所周知

麒麟阁十一功臣都有谁?为何排第一的只有姓,第十一位却众所周知

2023-07-31 07:28:28 编辑:join 浏览量:592

麒麟阁十一功臣都有谁?为何排第一的只有姓,第十一位却众所周知

导语:

麒麟阁的由来

汉武帝元狩年间,外出围猎时,获得麒麟,心里欢喜,名字便由此而来,麒麟阁位于未央宫中。汉宣帝执政期间,国富民强,后来匈奴臣服归顺西汉,汉宣帝为了感念并让后世子孙记住这些有功之臣,专门请画匠在麒麟阁画上了这十一位功臣的画像,后人为了纪念这十一位功臣,便简称麒麟阁。

麒麟阁十一功臣

麒麟阁十一功臣依次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为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看完名字,不禁让人心生疑惑,既然是公臣,又位居首位,却为何只有姓氏没有名字呢?这当然是有原由的。

第一位功臣

实际上,位于首位的功臣就是霍光,他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异母弟弟。霍光十多岁的时候,他由霍去病带到自己身边,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

霍去病死后,霍光成了汉武帝的贴身侍卫,全面负责汉武帝的人身安全不离左右,跟随汉武帝卅年春秋。由于他尽心竭力,办事认真谨慎,深得汉武帝赏识。至高无上的皇位自古以来,就被皇亲国戚争相抢夺。

汉武帝怕他死后,其他皇子发动政变,为了保护幼小的太子,汉武帝特意用周公背负周成王的典故向霍光托孤。汉武帝死后,霍光临危受命,成为汉昭帝的辅命大臣。从此鞍前马后,出生入死,舍命相助汉昭帝,不辜负汉武帝的临终遗托。

汉昭帝死后,18岁的刘弗陵即位,就是汉宣帝,他21岁时娶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汉宣帝熟知朝庭争斗,为了笼络人心,特意论功行赏,加官进爵,赐地封候。霍光请辞还乡,宣帝不同意,霍光又继续忠心耿耿的辅佐刘宣帝,直至病逝。

霍光就像诸葛亮一样,一生鞠躬尽瘁,一仆侍三主,其忠心日月可鉴。为了西汉政权,他宁愿做恶人,肩扛所有的恶名,也不让西汉王朝受到奸佞贼党的倾覆。正因为有以霍光为首的一批忠良之臣,西汉动荡不安的局面才得以改变,才能社会安定,国家兴旺。

为何首位功臣没有名字

可凡事都有两面性,汉昭帝即位时,因为年幼,需要霍光全面掌管朝政,大权握在了霍光手里,如同皇帝一样。汉宣帝即位后,霍光仍然精忠报国,只是功高盖主的时候,便会引起皇帝的恐惧。

霍光死后,霍氏家族还是掌管着大部分的军政大权,汉宣帝为了削夺霍氏家族的权力,明面上,一如继往对霍光的后代,该赏的赏该赐的赐,让其子孙继续锦衣玉食,暗地里,却派人搜集证据,慢慢掌握了霍氏家族的罪证后,逐步调离岗位,收回权力。在霍氏家族谋反之时,一举将其消灭。直接诛杀了整个霍氏家族。

汉宣帝功过分明,他并没有忘记霍光的丰功伟绩,霍家不肖子孙的锅不能让霍光来背。所以,汉宣帝在麒麟阁放置臣功时,霍光仍居首位,但因霍氏家族的罪行,故没有直接书写霍光名字,所以后人就看到的只是霍氏这个姓而无名字了。

为何人们对第十一位功臣耳熟能详

人们之所以对第十一位功臣苏武耳熟能详,是因为苏武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英雄,历史上对于他的事迹专门有讲述。据史书记载,苏武出使匈奴时,被不守信用的匈奴扣在他们的国家。逼迫他背叛汉室投到匈奴旗下。

开始匈奴上层阶级用金钱诱惑苏武,见其不为所动,又故意威胁他,还是不奏效。他越是不屈不挠,匈奴就越舍不得放手,敬重他这个人才。于是就把他驱逐到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去牧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苏武牧羊”。

苏武在牧羊期间,受尽非人的折磨,没有吃的,就撕扯羊皮袄上的羊毛充饥,没有喝的,就啃食草地上的积雪解渴……正如诗句中所写: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不管遇到怎么的艰难险阻,苏武都不低头,死也不屈服,不辱使命。在匈奴国苦度十九年岁月,才得以返回自己日思夜想的西汉国家。他坚定不移的信念,忠贞不屈的品格,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汉宣帝把他列为十一功臣之一。

标签:第十一位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rticle/23701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