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 缘:因为。
3. 此山:指的是庐山。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
这是作者初游庐山时,在题西林寺壁上的一首诗。
正看庐山,高岭横空;侧看庐山,峭拔成峰;远近高低,形象各异。
为什么总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呢?恐怕只是因为自身在这山中的缘故吧!
此诗寓理于情景,巧妙地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题西林壁>
位于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的庐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 ”的美称。这里不仅冈峦环列,山峰多达九十余座,而且长年云雾缭绕,烟雨弥漫。她那瞬息万变、瑰丽奇迷的山色,为历代文人骚客讴歌不已。唐朝诗人钱起这样写道: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里,犹有六朝僧。
庐山的风雨云雾使诗人感到惊异骇怪。庐山如此神奇莫测,似乎在于云烟雾霭的作用。然而北宋大诗人苏轼却以他独特的感受,翻出新的意境,这便是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是苏...
位于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的庐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 ”的美称。这里不仅冈峦环列,山峰多达九十余座,而且长年云雾缭绕,烟雨弥漫。她那瞬息万变、瑰丽奇迷的山色,为历代文人骚客讴歌不已。唐朝诗人钱起这样写道: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里,犹有六朝僧。
庐山的风雨云雾使诗人感到惊异骇怪。庐山如此神奇莫测,似乎在于云烟雾霭的作用。然而北宋大诗人苏轼却以他独特的感受,翻出新的意境,这便是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是苏...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缘:同“原”,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
标签: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