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乳术的新进展乳房对于女性来说,是美丽与母性的一种表现。由于先天缺陷或者后天损伤及疾病而导致乳房的发育不良或缺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对女性造成很大的伤害。从而带来了隆乳术以及其不断的发展。
一、假体置入式。假体置入隆乳术是从本世纪中叶开始的。最早应用的材料是凝胶海绵,但长期置入后,凝胶海绵会变硬并收缩。直到1963年,Cronin和Cerow报道了他们使用的硅胶假体后,才使得隆胸术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
(1)手术切口
a、腋前线切口:切口至假体放置层面(乳腺下或胸大肌下)路程短,组织损伤轻微,隆乳后乳房形态及位置极易控制。但是这里的切口往往会形成较大的癍痕,癍痕甚至不能被乳罩所遮盖。现已几乎不采用。
b、腋窝横皱襞切口transaxillary:切口较为隐蔽,形成的癍痕细小。但由于腋窝距正常乳房位置相对较远,故损伤相对较大,操作粗糙更会损伤腋窝内组织。由于剥离形成的胸大肌后腔隙是由上至下,易造成隆乳后乳房位置偏上,乳头偏下的不自然外观。但术前合理的设计、手术剥离器及内镜的合理应用,可减少不良外观的形成。
c、乳晕下切口transnipple-areola:术后痕迹相对隐蔽,也可被乳罩完全遮盖。此种切口入路隆乳术,较容易充分均匀地剥离胸大肌后腔隙,但手术或多或少地要破坏部分正常的乳腺组织,而且还有损伤乳腺导管及乳头感觉神经的可能性。多用于产后或对哺乳无要求的女性。
d、乳房下皱襞切口transcreaseunderbreast:此切口入路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但遗憾的是手术痕迹易外露,稍一留意即可发现。
e、经脐切口Transumbilical:为内镜隆乳常用切口,只能置入充注式假体。在内镜辅助下钝性分离组织,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疤痕不明显,并发症也相对较少。但手术通路长,造成隆乳区外的皮下隧道损伤,但其也可作为术后伤口引流通道。
(2)假体放置层次
a、乳腺下间隙subglandular:现在较常用的放置层次。将假体放置在胸部浅筋膜深层后的乳房后间隙,此法出血损伤小,术后乳房触感好,适用于自身乳腺组织有一定基础的受术者,自身乳腺较少者术后假体边缘易显露。由于乳腺中乳腺导管与外界相通,细菌易通过乳腺导管与置入的假体接触引起感染,导致包膜挛缩极易形成,使乳房变形、变硬。
b、胸大肌后间隙submuscular:也是现在最常用的。在胸大肌后钝性分离出一个放置假体的间隙,将假体置放与此。该法隔绝了外界细菌于假体,以及肌肉的压迫可减少形成包膜挛缩的几率,但因为胸大肌后的间隙为人为分离,容易分离不够充分,造成手术后乳房形态不佳,且由于胸大肌的覆盖,使术后乳房触感较硬。胸大肌的运动也容易使假体变形、移位或破裂,双手上举时易显露假体边缘。术者的经验及剥离子、内镜的辅助应用可降低乳房外形不佳形成的可能。
c、双平面法dual-plane:假体同时置于胸大肌和乳腺下。将胸大肌的下缘部分起点完全切断使其回缩,胸大肌回缩后露出部分乳腺腺体。假体的上2/3为胸大肌覆盖,下1/3直接为乳腺覆盖。有三种术型适用于不同的乳腺类型。这种方法使肌肉的收缩和腺体在假体表面的滑动三者处于动态的相互作用中,减少了假体与腺体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包膜挛缩的发生率,也减少胸大肌对假体下部的束缚,降低了假体受胸大肌作用发生移位的概率。但会稍减少了乳房动态美感和横向移动的范围。现在暂无文献报道游离胸大肌下缘起点后对胸腔和胸肌运动有影响。还有文献报道“Reversedual-plane”也有很好的效果。
d、胸肌筋膜后间隙subfascial:胸肌筋膜(pectoralfascia)起自锁骨和胸骨,向外延伸形成腋筋膜,向下和腹外斜肌与腹直肌的筋膜相延续。胸肌筋膜厚度平均为0.2~1.14mm左右,在其四周,筋膜明显增厚,它与胸大肌之间存在潜在的间隙。通过腋窝切口剥离这个腔隙时胸肌筋膜和胸大肌都可以保持其完整性。该间隙就可作为隆乳假体置放的位置。该法即有乳腺后隆乳术的优点,又消除了术后胸肌运动带来的不适。术后乳房外形好,乳房上部弧线光滑自然。无胸大肌运动引起的假体扭曲变形和双峰乳发生。假体周围软组织较多,边缘不会显现。筋膜下假体产生包膜挛缩的几率也减小。但该法只较乳腺下隆乳增加一层0.5mm的组织层,自身乳腺组织较少的患者术后远期效果还在观察讨论种。而且术中出血较多,有时筋膜与胸肌不易分离或分离需要较长时间,手术经验即先进的切割器械的使用可简便操作和缩短时间。
e、Muscle-splitting:部分胸大肌后假体置入法的一种改良。于乳头平面延胸大肌肌纤维劈开胸大肌,使置入假体上下缘位于胸大肌后,中部位于乳腺后。术后乳房三维形态自然,乳头位于乳房最凸部位,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3)手术方法a、盲法:依靠手指和电刀,凭医师感觉和经验,在无直视情况下分离假体置入腔隙。该法是由于过去没有现代器械的情况下使用的,损伤大,易出血。现以不采用。
b、剥离子:根据物理杠杆原理制造的分离器械,可使分离腔隙时方便省力,使分离范围充分,但也无法让术者在直视下剥离假体置入间隙。
c、微创内镜:作腋下或脐旁切口,在内镜直视下分离假体置放的间隙,可以明确的游离胸大肌附着点和止血,减少并发症的产生。这是运用内镜最主要的目的之一。
(4)假体材料
a、公司:市面上常用且质量较好的多为外国产品,如现在销量最大的美国Allergan公司的麦格(McGhan)和美国曼托(Mentor),还有法国ES假体EUROSILICONE、英国娜高假体(Nagor)。
b、内容物:包括盐水(saline),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hydrogel),硅凝胶(siliconegel),以及外囊为水凝胶,内囊为硅凝胶的双层囊假体。硅凝胶填充假体又有普通型和高粘稠度(highCohesive)硅凝胶两种。高粘稠度硅凝胶有形状记忆保持功能,即使破裂也不会流淌,彻底防渗漏。但动态美感欠佳。盐水假体几乎无生物危害性,但盐水和水凝胶假体均有透过假体囊壁被集体吸收而使假体变小的可能。更安全有效的假体材料正在不断开发研究中,如silsesquioxane-poly(carbonate-urea)urethane(POSS-PCU)Nanocomposites等。
c、形状:现代的假体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分圆形(Round)和解剖型(Anatomical),毛面(Textured)和光面(Smooth),高突和低突,以及可充注型、成组微小型(multipleminiprostheses)等。解剖型假体如泪滴状,更符合人体乳房的自然形态,如MG的style410、Mentor的CPG300系列和Nagor的CoGelXA。毛面假体为现在流行的假体选择,圆形和解剖型假体都有毛面型。毛面假体可使人体毛细血管与假体表面生成,减少包膜挛缩的发生。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要求及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突度、基底宽度及高度,甚至可调节型假体(如Mentor的SiltexStyle6100/6200),可使术后乳房形态更加完美。这对整形外科医师的设计、审美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5)术后护理正确的术后护理有助于使术后并发症减少,乳房形态更完美。包括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上肢的制动,术后的包扎,特别是乳房上极的加压固定。术后乳房按摩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否有效还有待证实。
(6)并发症十全十美的假体是不存的,而基本能容忍的不足又见于各种类型的假体。现在,包囊挛缩及感染是假体置入后最严重的并发症。Baker(1975)将其分为4级。隆乳术的并发症还包括:感染、血肿、假体移位和破裂、乳头乳晕区域感觉障碍、假体表面皮肤色素沉着、Mondor’s病、泌乳和气胸等。
二、注射式隆乳。
(1)最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将石蜡通过注射的方法用于隆乳术,但存在严重的并发症,现已停止使用。到了50年代,开始应用液体硅胶来取代石蜡,并发症存在。
(2)1997年中国引进亲水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俗称人造脂肪,商品名:英捷尔法勒),注入乳腺组织与胸大肌之间,从而达到隆胸目的。这种方法简单,痛苦小;注射量可以自由掌握。但是10年来临床上出现大量的不良事件,现也多停止使用。
(3)1889年VanderMeulen首先报道了脂肪组织的自体移植。1987年Bircoll首次报道用脂肪注入的方法来增大乳房。与脂肪抽吸术应用的结合,使肥胖患者可以去脂减肥的同时使胸部挺拔。该方式材料取自自体,无排斥反应的发生,安全性强;应用注射的方式,手术简单,痛苦小;价格低。但由于注入脂肪会吸收、液化或坏死,术后乳房会缩小,经过反复注射可以达到稳定的效果。经冷柜贮藏3~6个月的脂肪可降低吸收率,使注射效果较佳。组织工程学对CAL(Cell-assistedlipotransfer)及脂肪干细胞移植的研究,会不断完善自体脂肪注射隆乳,减少注入脂肪的吸收,使其更具有应用价值。
三、自体组织瓣移植。局部真皮脂肪瓣隆乳的技术发展并成熟于50年代,对于那些由于良性或恶变前的肿瘤而行乳房皮下切除的患者有特殊意义。包括自体臀部真皮脂肪瓣移植充填法,局部真皮、脂肪瓣填充法,各种带蒂的肌皮瓣游离移植等。而由于操作复杂,术后遗留瘢痕较多,不适用于一般地追求美感的隆乳术,常用于乳房再造。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自身美的不停追求,乳房整形美容方法将会更简便与安全,效果也会更好。
标签:隆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