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历法术语。将一天干、一地支相匹配成甲子、乙丑……等共六十干支,用来记录日子,周而复始。此法创于何时,尚难确指。古史记载,黄帝命大挠作甲子,此说无可资信。或据殷墟卜辞,以为干支纪日从殷开始。其顺序至今有无间断或错乱,尚待考证。但已确认,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前720)二月己巳日起,至清宣统三年(1911)止共二千六百多年中,没有间断和错乱过。这是现今已知世界上最长的纪日法。至今许多民俗日如三伏、入梅、出梅的安排,仍以其为根据。但亦有局限性,每个干支代表周期为六十个序数中的一个固定标志,安排于月份中,如不知朔日的干支,就难以知道此干支为该月中第几日,因而须借助朔闰表来查验。故此,“数字纪日法”也相应而生。1972年山东临沂出土的汉武帝七年历谱竹简,在三十根竹简上面标一至三十的数字,这是每月内各日的序号,每根竹简下面还写着各个月中这天的干支日名,类似当今月份牌。而以后发现的历谱都记有月内各日的次序数字。
干支的解释 天干和地支的合称。以十干和十二支循环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叫做“六十花甲子”。古代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现今农历的年,仍用干支表示你知道干支吗?
书名。清林鍼撰。林氏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赴美国谋生一年有余。是书为其旅美实录。其中涉及美国的政治、经济,尤其是蓄奴、选举、独立、总统制等方面的文字,为近代中国人对美国社会最早的报道。今湖南人民出版
标签:纪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