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取保险避坑指南 《增广贤文》有:“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故人。 黄金 无假, 阿魏 无真。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上段话首句和末句好理解,大意是:在家时不以礼待客,出了远门才知道少人相助。宾客临门,主人不理不睬,该不会是个痴呆之人。问题是夹在中间的“黄金无假,阿魏无真”,究竟何意?
阿魏是一种稀珍药材,原产波斯东部阿富汗一带干燥地区。因其内部含硫化物挥发油,所以有类似腐烂大蒜的怪臭,但加热后会变得温香起来。波斯人称它为“神赐的食物”,而闻味作呕者称之为“魔鬼的粪便”。
阿魏在我国新疆地区有少量出产,其功能《唐本草》中有记载:“主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症积,下恶气。”明朝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中说:“夷人自称曰阿,此物极臭,阿之所畏也。”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的字面义勉强可释为:黄金很珍贵,但人们也见得真,它很难掺假。至于稀珍药材阿魏却是难得一见,有几人识货,恐怕都是以假充真罢了。问题是,难道人们对黄金就见多识广,黄金就不掺假吗?显然不是,要不怎会有俗语“世人认假不认真,黄铜卖完金还在”?至于假黄金,成色不足者,非专业人士不能鉴别,非专业仪器不能鉴定。故“黄金无假”令人生疑,再说黄金、阿魏同样珍贵,在这个真假命题的句式中难成互文。
实际上,《增广贤文》另有版本,那就是“ 黄芩 无假,阿魏无真”,这便明白多了。黄芩乃常见药材,再普通不过,也不值钱,无需作假,而阿魏稀有珍贵,人们不识货,又有利可图,所以大多是假冒伪劣,鲜有真品。黄芩、阿魏两种药材在句式上对仗互文,效果尤佳。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谚云:‘黄芩无假,阿魏无真。’(阿魏)以其多伪也。”明代学者徐应秋《玉芝堂谈荟》亦有:“俗云:黄芩无假,阿魏无真。”以上典籍互为印证,说明应是“黄芩”而不是“黄金”。
结合上下文,“黄芩无假,阿魏无真”意在劝勉人们在宾客临门时,务必擦亮眼睛,识得贵人,千万不能慢待了,如果识人不得,仍须礼仪周全,一视同仁,否则后悔莫及,还要被人耻笑。这里将黄芩代指凡人常客,他们很普通,身份低微,但他们待人真心实意,不会假大空;阿魏代指显贵稀客,他们位高权重,家财万贯,人们对其趋之若鹜,殷勤接待,但这些人大多对你是虚情假意,虚与委蛇。
“黄芩无假,阿魏无真”,这是个真假命题。《红楼梦》开卷即作者云,本书“将真事隐去”,假语留存,这便有了甄士隐、贾雨村等等故事,而且甄士隐分明地看到太虚幻境一幅对联,其中上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现实生活中,世事难料,真假难辨,并非都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这么简单,有时候真假相互转换,是有变数的。关键时候出手相助的人,才是我们生命中的真贵人。这个贵人可能是阿魏,也可能是黄芩。《红楼梦》中 王熙凤 和刘姥姥的故事说明,刘姥姥先前是黄芩,之后是阿魏。
刘姥姥出身贫寒,地位低贱,低贱到荣国府的仆人也要比她高出许多。王熙凤不必多说,贾府当红管家,又是凤辣子,巾帼不让须眉。这两人没有可比性,几乎是天壤之别。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就是因为庄稼收成不好,家里没有过冬的粮食衣物,来求接济的,书里写是打秋风。王熙凤衣着华贵,气势高傲,“端端正正坐在那里……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根本没把刘姥姥放在眼里,仅仅为了顾全自家脸面,也是起了一点恻隐之心,想到“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最后硬是拿了点银两给刘姥姥,刘姥姥是千恩万谢,这些银两让她度过饥荒。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已是第二年了。这年收成好,刘姥姥感念王熙凤接济之恩,就带着新收的水果蔬菜前来致谢。也许是刘姥姥与贾母年龄相近,加上刘姥姥幽默机智,便入了贾母的眼缘。为了讨贾母这个老祖宗欢心,王熙凤合着其他媳妇婆子丫头们让刘姥姥出尽洋相,多方耍笑,随后也是施舍给了刘姥姥些许银子和衣服什么的,这些财物对王熙凤是九牛一毛,但对刘姥姥仍是受宠若惊。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时势大变,贾府破败,王熙凤一干人已锒铛入狱,特别是她唯一的骨血女儿竟被她的亲兄弟、孩子的亲舅舅拐卖到妓院去。王熙凤这时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其他人各扫门前雪,没有人再去顾及她;王熙凤也是重病缠身,眼看着来日无多。也就在这个时候刘姥姥前来探监,王熙凤泪如雨下,哭拜倒地,凄然托孤,拜求刘姥姥救出她的宝贝女儿。刘姥姥是郑重一诺,卖房卖地,不远千里搭救孩子,救得孩子跳出苦海。王熙凤英雄一世,何时曾想,刘姥姥才是“真阿魏”,是她生命中最大的贵人!即便是当初那样的接待,总不似“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吧。
文化学者祁吉寿先生《智慧泉》中讲:“《增广贤文》围绕人生和社会两大主题,将历代典籍中先贤哲人的名言佳句编撰成书,从各个角度谈处世立身之道,深刻隽永,意味无穷。”笔者以为,“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当为“黄芩无假,阿魏无真”,这一真假命题寓意深邃,需要我们认真琢磨。
作者简介:郭发红,陕西渭南人。文学、国学爱好者。有书稿《结草衔环话感恩》《穆如清风读诗经》,愿“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努力向上向善。
投稿邮箱:huashanwenxue@aliyun.com
保险测评一大堆,合同上百页,如何避免掉坑? 详情请查看 01 令人心痛的险“受害者”。
前两天有网友在网上控诉,几年前她母亲在保险代理人的劝说下陆续买了好几份分红保险+大病保险,当时代理人宣称几年后就可以部分取出,给她父亲交养老保险,剩下的还可以等她大点带她去各地旅游。
等到她母亲如今生病住院想起保险,才发现自己手里的保单跟代理人当初说的不太一样,几份保单,几乎都是终身分红险,现在想提前领出就要折本,损失几万元。
这几万元,对一个月入五千元的三口之家来说是巨款。
几年来,全家省吃俭用“存钱”,每年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放到保险里,但换来的却是保障功能却极低的终身储蓄保险,而且灵活性很低。
可以想象,当初那位坚强的母亲是满怀希望的存钱、供保险的,以为攒下钱放到保险公司收益又高又安全,过些年就可以给自己的丈夫交养老保险,让丈夫老有所依,也可以让高度残疾的女儿出去旅旅游,看一下大千世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时候用这十个字其实已经很难形容一些保险“受害者”的遭遇。
02 保险避坑,其实很简单。
很多人被保险坑,都是因为自己不懂保险,脑海里也没有明确的保险理念,只能被保险代理人牵着鼻子走,最后乖乖进坑。所以,买保险要想要避坑,首先要知道保险是什么,不是什么,到底什么情况需要保险,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要保险。 怎么配置保险才能避免赔不了或者赔得少呢? 点击获取详细信息 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保险的意义不同。
如果李嘉诚买保险,看中的绝对不是得了重疾险赔多少钱,富人眼中的保险,是财富传承、是资产配置、是遗产分配。
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买保险的初心还应该是保障:病有所医,大病面前能有斗争下去的底气,也可以走时少些牵挂。
就像上文的案例,如果购买者换成收入颇丰的家庭,买终身分红险也没什么不妥,但对于月入几千的三口之家,一份咬牙继续投钱不甘心、退了更不甘心的保险,却成了难以承受之重。
买保险要想要避坑,首先要知道保险是什么,不是什么,到底什么情况需要保险,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要保险 告别不靠谱的代理人,保险避坑我免费教您 点击免费获取 这其中,买卖双方都有责任:如果投保人没有对保险的误解,只把保险当做保障的手段,而不是储蓄理财,就不会选错保险;如果无良保险代理人没有不择手段,而是谆谆善诱,帮投保人扭转错误的保险认识,都不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
全国有800多万保险代理人,很多人接受几天话术培训就上岗卖保险了,让他们去做保险教育工作,很难。利益面前,能不故意误导客户就已经是万幸了。所以,保险避坑,最重要的是要自己有定力,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怎么选。 免费领取保险避坑指南一份 点击查看详情
标签: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