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我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是一个在德国学歌剧的朋友教我的,他们都用这个来训练唱歌的咬字。
就是轻轻咬住一根铅笔,不要用力,刚好让铅笔不掉就行。
然后唱歌。
这个主要是练舌尖辩字。
跟着两首歌唱过之后,你再正常唱一首歌,你会发现唱歌会很不一样。高音也会更轻松。
唱歌和说话的区别主要在于口腔和口咽腔形状。
多练元音转换的话可以缓解不同字音带来的发声问题。
更新:
Da老师咬字教程:咬字如何用力本质上两者没有区别,只是因为有音乐性要求也就产生了中文咬字字头准,字腹快,字尾归韵和英文强化单复元音作为基础等等不同指标。
简单来说,是音乐性和语气诉求引起了变化,但两者会共享一部分的处理,所以没必要将说话咬字和唱歌咬字完全对立的看待,不然就会产生语气口吻的僵硬。图来自于林俊卿老师的著作,很多年前就有类似的讲解了,有兴趣的自己找找看。(图为语言和唱歌的神经中枢区位图)
旋律也会导致语言的声调产生变化,这里如果不变化就会跑调;旋律的连贯性使咬字的力度紧度都要恰当,过度则会影响旋律的线条感;场合咬字中参与工作的肌肉因为演唱发声与咬字协调性的考量要适当减少两者共用或者冲突的地方;咬字惯用的偏移方式可能导致你的高音收到阻碍,比如鼻音的过度使用,这类都要修正等等
声母表意,韵母表声。唱歌是元音的艺术。
唱歌咬字,在声母上又快又松(唇齿舌牙不要太用力),韵母上作为重点。
说话咬字,想要清晰,尤其是声母要唇齿舌牙用力一些,这样会相对清晰,但也要注意打开和正确的使用气息(发声位置控制声带和气息)以及共鸣这都是必不可少,说话上共鸣更多的是胸腔与口咽腔共鸣。(声母是唇齿舌牙阻气产生,不然保持发啊的口型,发几个声母试试,看还清晰么,但唱歌中不能把重点放在声母,不然很硬不好听,松一些。)
简单解决的话,就是声乐老师经常告诫我们下巴不要紧,放松,牙关打开,牙不要咬紧。
有兴趣可以加我公众号 CCSING2018
说话的目的,在于传意,因此,对于发声位置的要求,比较随意,胸腔、口腔、头腔皆可,只要不影响旁人听你说话的理解性。当然,对于一些说话时发声便不健康的朋友们来说,个人还是建议通过声乐练习,将说话的发声位置纠正到合理的区间上。
唱歌的目的,在于传情,因此,面对不同歌曲的时候,对于发声位置就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演唱李健的歌曲,如《贝加尔湖畔》、《异乡人》等等,就要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偏向于高位置(头腔);演唱韩磊的歌曲的时候,比如《等待》、《向天再借五百年》,就要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偏向于低位置(胸腔)。
所以,唱歌咬字与说话咬字的区别,不在于二者的发声位置上,因为二者的发声位置均是不确定的,有些时候甚至还会重叠。而是在于对于发声位置的要求上,一个随意,一个严格。
理论上
唱歌要像说话一样自然,说话要像唱歌一样好听.....
但这是个伪命题
唱歌咬字要像说话自然太难了.....特别脱离了自然音区之后.....
很多歌手都将唱歌的部分咬字改编,以便发声,。。。
比如,不见不散伊...... 擦明白擦明白唉.....才干不到心被拧碎.....等等等等.....
辅音松而清晰,元音饱满……咬的太实影响气息……
反正我才开始学声乐的时候老师告诉我
“你要先学会用说话的方式唱歌。”
谢邀,个人感觉唱歌咬字不同于普通说话(播音腔除外),唱歌时往往结合了一些共鸣,比如胸腔共鸣就会让咬字趋向于圆润,头腔共鸣多又会趋向于扁平,我觉得还是和演唱时各种唱腔需要保持的口型有关系吧,其实时间久了就成自然了,反而不怎么去注意怎么咬字,总体而言就是唱歌咬字基本都比较收,一切以过渡圆润自然为主,不会像平时说话那样随心所欲
如果你犯了这个唱歌大忌,唱高音就会很很很难受!
有帮助记得点个赞哈~
有很大的区别,唱歌更侧重于运用丹田之气即腹部的肌肉力量,气流的流动和共鸣的部位,而且要站着唱歌,这些都有很多讲究。说话就没那么多讲究了,站着坐着睡着,只要能讲出来就OK。
语言学专业,最近也在学流行演唱。学习过程中感觉语音学(phonetics)的知识和声乐演唱的知识是有所互通的,都是追求“协调不同器官以实现发声动作”这一目的。说话咬字和唱歌咬字确实存在着些许不同。
首先,人类发声动作大体包括三个过程:Iniation(以下简称I),phonation(以下简称P),和articulation(以下简称A)。Iniation即声音传播媒介-气流(airflow)来自哪里,phonation即有无振动(viberation)产生,振动来自哪里,articulation即气流在哪里受阻碍以区分不同音,比如张大嘴振动声带会发出/a/元音,但如果在气流流动过程中合并双唇使气流在双唇处受到阻碍则会发出双唇辅音/b/。说话和唱歌两种发声动作都包括以上三个过程,但侧重有所不同。
说话发声,最终目的在于发出不同音以区别语义,所以侧重点在A。而气流的质量(多/少)、有无振动产生(如讲悄悄话并无振动产生)则相对而言并不重要。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说话状态下,咬字一般是要“字正腔圆”的,懒音和吞音会导致听者误解语义或干脆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比如葡萄/pu/ /tao/ 如果圆唇动作不够发成/pi/ /tao/,就会引起语义误解(语境下的语义补充暂不讨论,仅针对语音对语义的区别)。长此以往,器官就会形成肌肉记忆,习惯在发声时将力量集中在头颈部去阻碍气流而忽略胸部和腹部,所以初学者在学习声乐时会被说牙关紧、气息不够、或者喉咙太紧,这就是因为肌肉力量上重下轻,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
歌唱发声,要有音质、音响、音长等全方位的考量。所以对I、P、A的要求都会比说话发声高一个维度,而在歌唱发声I、P、A中,IP又比A更重要。其关系如以下所示:
①追求音质,声音要饱满—共鸣要足够—要有足够的气息/气流到达各个腔体引发共振—气息要吸足,气流要尽可能少受阻碍;
②追求音响—声带要规律震动—产生的声音要顺利传出来—声音在身体内要尽可能少受阻碍;
③追求音长—要有足够的气息带动声带振动—力量要均匀分布,不浪费气息—让气息尽可能少受阻碍,不能每句歌词的前几个字就把力和气用完。
以上,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点的共同点,就是要让气息\气流少受阻碍,即对于A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不需要像讲话一样字正腔圆。
以邓紫棋《光年之外》举例,这首歌副歌的一句歌词:
缘分让我们相遇乱世以外
由于这句歌词的key是不断往上升的,并且在“外”字达到最高音,这就要求气流不能在前几个字受阻碍而被浪费掉,所以认真听的话,可以察觉到邓紫棋对于分(f辅音)、相(x)这两个受阻碍比较严重的fricative(忘了叫塞音还是塞擦音),都做了变音处理,即把f,w化;把x,h化,以此来使气息更顺利地传出来,这句歌词听起来就像:
缘fwen让我们xhiang遇乱世以外
类似的,这首歌里最后一小段:
相遇乱世以外,危难中相爱
这一句里危难两个字占了一小节,所以难(nan)字明显被拖长,因此,作为韵尾的n并没有被作为鼻音完整地发出来,而是元音化,(元音比辅音更省力),这句听起来更像是危呐(na)中相爱。
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歌手也会把一些送气比较多的音窄化而阻止气流出来太多,以华晨宇版本的《山海》举例:
他明白,他明白,我给不起
这句就很明显了,比较容易听出来,两个他字不是发的本音/ta/,而变成了/tsa/(擦)。这是因为节奏上这句歌词的stress(重音?)在两个他字上,而两个他字后面又都带着明白两个字。意味着虽然重音在“他”字但并不能把全部气息用在“他”字上,要匀出一点分给“明白”,而/t/辅音却是送气最多的一个plosive,这句词如果按/ta/唱,不但明白两个字由于力气不够难以唱到那么高的音,他字也会严重喷麦,窄化成/tsa/是很好的策略。
闲来无事所答,可能会有错误的地方,欢迎交流指正。
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说话咬字的主要传达内容在于咬字本身,唱歌要传达的内容在于声音。举例:同样是表达“咬牙切齿”的情绪,说话时会把上下牙咬着去说,把同样的字说成不同的口型,而唱歌时会用一些不同的修饰音比如说滚喉去表达。再者,有很多发声状态下咬字灵活度是受限的,更依赖于声音本身去传达。
歌唱咬字更夸张
标签: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