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知识>什么是共济失调?

什么是共济失调?

2023-06-21 09:26:37 编辑:join 浏览量:635

什么是共济失调?

1.共济失调人体的姿势保持与随意运动完成,与大脑、基底节小脑、前庭系统、深感觉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系统的损害将导致运动的协调不良、平衡障碍等,这些症状体征称为共济失调。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

②小脑性共济失调;

③前庭迷路性共济失调;

④大脑型共济失调。而临床上一般称呼的“共济失调”,多特指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是(遗传性共济失调)最常见的症状,几乎100%的IAs患者有共济失调的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可通过IAs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由于小脑及其有关联的神经结构病变引起的:

①躯干共济失调(姿势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步态和姿势(站立和坐时)平衡障碍,如站立不稳、起坐不稳、行走不稳、Romberg征(睁眼、闭眼)阳性(不稳),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眼球震颤常无。定位诊断主要在小脑蚓部(原始小脑)受损害。可见于ADCAⅢ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②四肢协调性共济失调(运动性小脑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肢体完成各项动作的平衡障碍,如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准、辨距不良、轮替运动差、误指试验偏向病侧,眼球震颤较多见(粗大),步态不稳等。一般上肢比下肢的共济失调严重。定位诊断主要在小脑半球(新小脑)受损害;

③全小脑性共济失调,病损部位在原始小脑、新小脑、小脑核团、小脑传人(出)纤维,临床表现为躯干、肢体、步态的共济失调。可见于ADCAI型等。另外,IAs有部分类型有较明显的周围神经损害、脊髓后索损害,而表现有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其特点是没有视觉辅助时,共济失调症状更明显,行走时常常低头视脚下路面,不敢正视前方,夜间行路更困难,洗脸时身体易向脸盆方向倾倒,Romberg征闭眼时更明显不稳,常伴有深感觉(位置觉、震动觉)减低或丧失。可见于Friedreich共济失调,Refsum综合征、后柱型共济失调、Roussy-Levy共济失调等。发作性共济失调表现可见于某些代谢性共济失调(如Hartnup病)和周期性共济失调(EA)。

2.构音障碍构成发音器官肌肉的共济失调,以说话时发音生硬(爆发性言语)、声调高低不一、音节含糊不清、音节停顿不当或停顿延长,呈吟诗状或断续性言语。IAs患者晚期时,几乎所有患者有运动失调性构音障碍。痉挛性构音障碍也可见于IAs患者。

3.书写障碍IAs患者书写时由于出现辨距不良、协调障碍、静止不能等,致字线不规则、歪歪斜斜、字行间距不等,字越写越大,笔尖将纸写破。

4.步态异常这是IAs患者常见的症状体征,以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最常见,站立时基底增宽,为双下肢分开,上身及头部左右摇晃;行走时也是基底增宽,摇晃不稳,足高抬,足跟用力着地,不能走直线。另外,HSP常呈痉挛性步态,腓骨肌萎缩共济失调可呈跨阈步态。

5.眼球震颤及眼球运动障碍①眼球震颤也较常见于IAs患者,其病理机制是由于前庭神经核、小脑、前庭与小脑的联系纤维等部位损害所致。可表现为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或混合性眼球震颤。不协调眼震、周期交替性眼震、分离性眼震等偶可见到。眼震电图(ENG)对眼震的检查更为科学和敏感,如经ENG检查发现许多IAs患者有慢性眼球扫视(Slowsaccadic)运动,快速扫视眼动消失。

②核上性、核性、周围性眼肌麻痹等眼球运动障碍均可见于IAs患者,其中较多见核上性眼肌麻痹,或注视麻痹,眼球急动缓慢,上视困难等。

③突眼可见于部分SCA-3/MJD患者,有人认为这不是一种真正的突眼,而是SCA-3/MJD患者眼眶肌萎缩,而使眼球相对突出。

6.视神经病变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可见于ADCAI型、HSP、FRDA、AT、Refsum综合征等IAs,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可见于Refsum综合征、Bassen-Knzweig综合征、AT、ADCAⅢ型等常伴有视野及视力障碍。瞳孔的改变可见于Refsum综合征、FRDA等。

7.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和饮水反呛是由于脑干神经核团损害引起,多见于ADCAI型、FRDA、AT等IAs。随病情进展,临床表现明显而多见。

8.痉挛状态主要是由于锥体束受损产生的表现,躯干及肢体肌张力高、腱反射活跃亢进、膝踝阵挛、巴彬斯基征阳性等。行走或站立明显痉挛性步态,伴姿势性震颤或意向性震颤。

9.震颤IAs的震颤主要表现为运动性震颤、姿势性震颤或意向性震颤,临床上并不少见,常伴有痉挛状态的出现,病损主要在小脑及小脑齿状核等处。如果有锥体外系损害,也可伴有静止性震颤。可见于ADCAⅠ型。10.锥体外系症状部分IAs患者,特别是ADCAI型、复杂型HSP等,可伴有肌强直、运动减少、静止性震颤等帕金森病样表现,也可伴有面、舌肌搐颤(SCA-3/MJD型)、肌阵挛、肌痉挛、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舞蹈样动作等。这些临床表现的存在说明部分IAs患者有基底节病损。11.肌无力和(或)肌萎缩肢体肌无力可以是IAs患者首先提出的主诉,尽管检查并未发现明显的肌无力。伴有周围神经损害时,常表现四肢肌无力、肌萎缩(远端为甚),可见于FRDA、Refsum综合征、腓骨肌萎缩共济失调等。12.感觉障碍部分IAs患者可表现有深、浅感觉障碍,如Refsum综合征、腓骨肌萎缩共济失调、FRDA等。特别是FRDA,由于脊髓后索常受损,故深感觉障碍表现明显,呈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表现。13.骨骼畸形IAs可伴有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弓形足、内翻足、外翻足畸形等。特别是在FRDA患者中最常见。14.皮肤病变眼球结膜、面部颈部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改变见于AT患者,皮肤鱼鳞症见于复杂型HSP、Refsum综合征患者,牛奶咖啡色素斑可见于AT患者。15.其他部分IAs患者可表现有智能减退、精神障碍或痫性发作、或肌阵挛。心脏疾病、血糖异常、血脂异常也可见。

标签:共济失调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rticle/16464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