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知识>电影《信条》豆瓣评分跌至7.9分,诺兰这回脑回路跑得太快了

电影《信条》豆瓣评分跌至7.9分,诺兰这回脑回路跑得太快了

2023-06-04 13:34:33 编辑:join 浏览量:634

电影《信条》豆瓣评分跌至7.9分,诺兰这回脑回路跑得太快了

英国导演诺兰的新作《信条》,播出之前被寄予厚望。可上映后却反响平平,观众纷纷诟病跟不上诺兰的思路,整个观影的过程就是迷茫的2个半小时,出电影院整个人感到很累。

影片由于节奏太快,导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思维脱节,没有几个人能在第一遍看完电影后完全明白故事所有内容,这使得本片的观后感非常一般。

在豆瓣上评分由一开始的八点几分跌至7.9分。远远达不到观众心中“诺兰出品,必属精品”的水准。

诺兰还是那个诺兰,制作方面也是好莱坞级水准,演员阵容也丝毫不弱。为何这次的“诺兰出品”却遭遇如此多诟病?

答案就在于,这回诺兰的脑回路跑得太快,两个《星际穿越》都跟不上。

01 故事整体太琐碎,连贯性不足

该片故事的琐碎程度可以和他的电影《记忆碎片》相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记忆碎片》中混合了正序和倒序两种叙述顺序,并运用黑白和彩色两种画面风格来表示正序和倒叙情节,在形式上貌似比《信条》复杂。但好歹《记忆碎片》的故事情节是完整的,观众看后可凭记忆复原故事整体。

《记忆碎片》用两种画风表达正序和倒叙

《信条》则是被诺兰刻意删掉故事片段,被删除片段前后的衔接只能凭观众的推理和想象复原。

这是之前电影里从未使用过的手法,诺兰此举本意是要带给观众全新的观影体验,就像影片中的台词所讲:“你必须用全新的方式来审视世界”, 在这里诺兰是要观众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来看电影。

可这无疑增加了观看者的脑力运动,加之影片的快节奏叙事风格,使得观众看的时候感觉累,出了电影院感觉更累。

02 科学概念玩得太多太快,观众来不及消化

科幻电影和科学教育类影片是两类不同的电影题材,传统的科幻电影虽然借鉴了不少科学概念,但都适可而止,并且在表现手法上尽量简单明了。

诺兰作为不按常理出牌的“鬼才”导演,经常打破常规进行试验性的电影尝试。他 在自己的电影中一次次使用艰深的科学原理,并利用这些原理可能产生的现实现象为灵感,来丰富自己的脑洞世界。

在诺兰之前的电影中,采用这一实验性做法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星际穿越》中他把引力对时间的影响,这一相对论中讨论的话题引入到电影中,让观众看后大呼振聋发聩,过瘾至极!

显然此次诺兰还想如法炮制这一试验性手法,但这一次他似乎玩得有点大。他似乎故意在让观众无法一次看懂《信条》。

这么说是因为作为好莱坞的资深大导演,他不可能不知道观众能够接受的极限在哪里。在他把剧本塞给演员的时候,他就应得到专业客观的反馈。

显然诺兰这次就是想尝试一种新的观影模式,那就是让观众把观影的体验带回家。 看完电影的人会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到家后才弄明白整个电影的细节,甚者过好几天之后突然恍然大悟。

为了达到这一点,诺兰在本片中结合运用了《记忆碎片》的正序倒叙的表述方法,以及该片中不连续片段的叙事手法,再加上类似《星际穿越》中的高深物理学知识,打造出了一部几乎没有人能在电影院看懂的电影。

于是大家在电影院看到的就是一部这样的《信条》:伴随着断断续续的故事片段,大家被突然灌输了时间旅行的相关理论—外祖母悖论,以及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接着在没有听明白概念名字时,又被迫进入到诺兰时间旅行的方式里: 那就是首先进入转换机让时间倒着回到过去的时间点(倒叙),然后再次通过转换机让时间正常流转(顺序)。

最后的最后,让所有这些元素叠加到一起形成一个不可思议的场面,那就是最后那场大战。通过两次转换回到过去的第一部队(正序),与只通过第一次转换的部队(倒叙)通力合作,将大boss制服。

相信这样一部电影, 只有诺兰本人能明白所有的设计,因为这一次他的脑回路跑得有点太快了!

标签:诺兰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rticle/12932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