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又称缨络、华鬘。读音:yīng luò; 梵文:keyūra。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后来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我国,唐代时,被爱美求新的女性所模仿和改进,变成了项饰。它形制比较大,在项饰中最显华贵。
比如《红楼梦》里一开头写宝玉出场时,就都戴着只“金螭璎珞圈”,璎珞上自然是挂着他的寄名锁和“通灵宝玉”,宝钗也有一个金璎珞圈,所缀金锁上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吉谶,可有三生石前的旧因缘恒于宝玉心...
【璎珞】
梵语mukta^ha^ra, ha^ra 或 keyu^ra。音译作吉由罗、枳由罗。又作缨络。由珠玉或花等编缀成之饰物。可挂在头、颈、胸或手脚等部位。印度一般王公贵人皆佩戴之。又据诸经典所载,在净土或北俱卢洲,均可见树上垂有璎珞。法华经普门品(大九·五七中):‘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无量寿经卷下、起世经卷一郁单越洲品、慧琳音义卷七十八〕
[佛学大词典]
巴利语Alaṅkāra,【阳】1.装饰,2.饰物。3.璎珞(以玉编缀成串,挂在身上作装饰)。
南传沙玛内拉十戒的第八条:离妆饰、装扮之因的穿戴花鬘、芳香、涂香学处
(Màlà-gandha-vilepana-dhàraõa-maõóana-vibhåsanaññhànà veramaõã)
花鬘(màlà) ——任何种类的花 (花环)。
涂香(vilepana) ——任何为了涂香而把香料捣碎后可用来涂抹的香粉。
芳香(gandha) ——其余的香...
标签: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