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接种疫苗会影响儿童的自身免疫力。
正解:疫苗根本不会削弱正常婴儿的免疫系统,反而会增强婴儿防范严重疾病的能力。
误区2:接种过疫苗就100%不会生病。
正解:疫苗只对特异性病原体类别预防,不包括所有的型别。此外,预防接种虽可以保护绝大数人避免发病,但所有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100%。
另外,有些受种者由于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疫苗免疫失败。
误区3:改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就能远离疾病,没有必要进行接种。
正解:无论环境多么清洁,许多传染病依然能够传播。如果不进行免疫接种,一些已经不常见的疾病,如嵴灰和麻疹,会很快重新出现。
停止免疫接种计划,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会卷土重来。
误区4:通过疾病获得免疫比通过疫苗获得的好。
正解: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类似,但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接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
相比之下,通过天然感染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例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会导致精神发育迟缓,风疹会导致出生缺陷,乙肝病毒会导致肝癌,麻疹则能导致死亡。
误区5:自费疫苗(第二类疫苗)没有必要接种。
正解:第二类疫苗是免疫规划疫苗的有效补充,所预防的都是一些常见疾病,如水痘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有些第二类疫苗在一些国家已经列入免疫规划。
接种自费疫苗时,可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推荐,在知情、自愿、自费、按需、科学的原则下选择。
1、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活动性肺结核、腹泻、发热、急性传染病等,待病情稳定,恢复健康后即可接种;
绝对禁忌证:有明确过敏史,患有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病、精神病、免疫缺陷病等;
特殊禁忌证:如结核病人不能接种卡介苗,有惊厥病史儿童不能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2、接种反应及处理
局部反应包括红肿热痛,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热,有的伴有头痛、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全身反应严重的可给予解热镇痛剂。
异常反应一般少见,主要有晕厥,多发生在空腹、精神紧张儿童,一旦发生,应让患儿平卧,服用温开水或糖水。
若疑为过敏性休克,则立即肌肉或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剂量是每次0.01~0.03mg/kg,同时使用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急救。
3、母亲乙肝阳性
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如果早产儿<2kg,应满月后再按照0、1、6的程序进行接种乙肝疫苗。
卡介苗应该等早产、体重<2.5kg的儿童足月并且体重>2.5kg后再接种。
新生儿黄疸并不是乙肝疫苗接种的禁忌证。
4、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死亡率100%,只可防,不能治,因此被猫狗抓伤或咬伤后需要立即就医,一定要尽早、全程、足量接种狂犬疫苗,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和省钱心理。接种程序:0、3、7、14、28天各一个免疫剂量,儿童用量相同。孕妇被咬也需要注射,无禁忌证。
5、成人需注射的疫苗
如乙肝疫苗、水痘疫苗、麻疹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百白破疫苗、流感疫苗等,因儿童期未注射或有些疫苗不能获得终生免疫力,成人需要接种或者复种。
6、手足口病疫苗
肠道病毒EV71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适用于6月~5岁的儿童,肌肉注射,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月。
儿童疫苗接种的常见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是把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
任何生物制品对于机体来说都是外来的异物,将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大部分是正常的,多数极轻微,极少因体质或生物制品的原因而产生异常反应。
一般而言,儿童疫苗接种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根据反应性质和程度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两大类。
预防接种一般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是由生物制品刺激机体引起的,制品性质、接种途径不同,引起反应的程度也不同。
若是采用注射途径,一般在12~24小时局部有红肿热痛现象,偶尔也有局部淋巴结肿痛、体温上升,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乏力、周身不适等,多在接种后1~2日内出现,持续1~2日可自行消退;如超过39℃,可给予退热药。
接种活疫苗反应出现得较晚,可有3种不同程度的反应。
①弱反应:红肿块直径<2cm,两天内消失,体温可有轻度上升(37.1~37.5℃)
②中反应:红肿块2.5~5cm,体温37.6~38.5℃。
③强反应:红肿块直径>5cm,局部淋巴结肿大,体温38.6℃以上。
以上这些反应都属正常反应,一般都是轻微的、暂时的,无需任何处理,经适当休息即可恢复正常。
注射局部在接种后出现红肿并伴疼痛,持续2~3日可自行消退;对个别较重者,可在急性期后热敷处理,应避免搔抓、按摩等,注意局部清洁卫生和预防感染。
2、异常反应
是指同一批制品同时接种许多人,只有极个别人有与正常反应不同的反应。一般极少见,但若不及时发现和抢救,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抢救及时可避免不良后果。
如晕厥,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轻者感觉心慌、轻度恶心等,短时内可恢复;重者脸色苍白,心跳快、恶心、出冷汗,有时失去知觉。有过敏性皮疹等过敏症。
此外,还有血清病等。
对于异常反应,要给予恰当的处置,最好就医治疗,以免耽搁。
常用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接种禁忌
1、卡介苗
接种卡介苗后2周左右,局部可逐渐出现红肿浸润、脓疱或溃疡,8~12周后结痂。
若腋下淋巴结肿大,可局部热敷。如已软化形成脓疱,可用灭菌注射器抽脓,可反复多次直至痊愈。
如已破溃则愈合时间长,可扩大创口引流,可用异烟肼或对氨基水杨酸软膏外敷,2~3天更换敷料1次。禁忌切开引流,以免切口不愈合。
(1)以下情况属卡介苗接种禁忌:
①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免疫缺陷症、湿疹或皮肤病患者;
②急性疾病、烧伤患者、疾病恢复期(疾病结束及健康恢复之间)、近期接种天花疫苗、泌尿道感染患者;
③由于使用下列药物或治疗而致免疫应答抑制:烷化剂、抗代谢药、放射治疗、类固醇;
④由于下列疾病导致免疫应答降低:全身恶性肿瘤、HIV感染、γ-干扰素受体缺陷、白血病、淋巴瘤;
⑤由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或未知病因的发热不得使用卡介苗;
⑥免疫力降低的婴儿或儿童。
(2)以下情况慎用卡介苗接种:
①结核菌素反应强阳性的患者;
②哮喘患者。
2、口服嵴髓灰质炎疫苗(OPV)
口服嵴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后可出现发热、头痛、腹泻等,偶有皮疹,2~3天后自行痊愈。极少数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为疫苗相关性麻痹病。若有发热、体质异常虚弱、严重佝偻病、活动性结核及其他严重疾病以及1周内每日腹泻4次者,均应暂缓服用。
HIV感染、异常丙种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白血病、广泛性恶性病变以及其他免疫缺陷者(如服用皮质激素、抗癌药、免疫抑制药或接受辐射等)均属禁忌。
3、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接种后常见的接种反应是在注射部位出现短时间的烧灼感及刺痛,个别受种者可在接种疫苗5~12日出现发热(38.3℃或以上)或皮疹。
罕见的接种反应包括一些轻度的局部反应,如红斑、硬结和触痛、喉痛及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极其罕见的有过敏反应、一过性的关节炎和关节痛。
对鸡卵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要慎用。对发热、急性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及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应暂缓接种。
4、百白破疫苗(DTP)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疫苗接种的一般反应主要来自百日咳所含的菌体成分。
接种未吸附疫苗12~24小时,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个别人注射后注射侧腋下淋巴结肿大;接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注射局部可形成硬结或无菌性脓肿。偶见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全身反应主要是出现微热,尤其是接种未吸附疫苗更为常见,但接种后48小时可恢复正常,在发热的同时还可伴有倦怠、嗜睡、烦躁不安等短暂症状。
偶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局部可热敷,全身反应重者到医院进行对症处理。
百白破疫苗接种后的异常反应也主要与疫苗中的百日咳成分有关。极个别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或惊厥、抽搐、尖声哭叫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病、癫痫等或有既往病史者,以及属于过敏体质的人不能接种;发热、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暂缓接种。
接种第一针或第二针后如出现严重反应(如休克、高热、尖叫、抽搐等),应停止以后针次的接种。
5、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少见不良反应,少数人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手臂酸重或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皮疹等与一般疫苗接种大致相仿的轻微反应,多在1~3天内不治自愈。
此外,还有血管性水肿、血小板减少症、溶血性贫血、多形红斑、脑嵴髓膜炎、急性肾衰竭等。乙型肝炎疫苗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时使用。
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
1、接种疫苗后,孩子不要立即离开注射地点,应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回家。这样做便于医生及时处理过敏反应。
2、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的体育活动和运动;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不要用手搔抓接种部位,以免加重反应。
3、接种部位要保持皮肤清洁卫生,衬衣要勤换、勤洗,但暂时不要给孩子洗澡。
注射疫苗后的3天内洗澡时要避免注射部位被污染,以防止继发感染。
4、当反应强烈或出现异常反应时,如注射局部反应加重,发生感染、化脓现象;高热持续不退;皮疹有增无减;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出现惊厥时,应考虑并非是预防接种的正常反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5、嵴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应用凉开水溶解后服下或直接吞服,服药前后1小时内避免过热饮食,保证减毒活疫苗发生效应。
6、注射疫苗后,多喝些温开水,以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与降温,发热时切莫随意使用抗菌药物,若有高热或其他异常反应,则应及时就诊。
标签: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