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问答>“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怎么解释?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怎么解释?

2023-04-09 21:54:24 编辑:join 浏览量:639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意思为“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这句话出自《诗经》中的《国风·卫风·河广》。

原文为: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翻译为: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谁说宋国很遥远弯族?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怎么解释?

扩展资料:

这首诗应该是春秋时代侨居卫国的宋人表达自己还乡心情急迫的思乡诗作。此诗的主人公,按《毛诗序》旧说当是归于卫国的卫文公之妹宋襄公之母,因为思念儿子,又不可违礼往见,故有是诗之作;现代的研究者多不从此说,而定其为客旅在卫的宋人,急于归返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

黄河发源于“昆仑”的万里大河,在古人心目中本是壮浪奇川。当它从天泻落,如雷奔行,直闯中原大地之际,更有“览百川之弘壮”、“纷鸿踊而腾鹜”之势。对这样一条大河,发出否定式的“谁谓河广”之问。

但是,诗中的主人公非但不以此问为忤,而且断然作出了傲视旷古的回答:改颂“一苇杭之!”他竟要驾着一支苇筏,就将这横无际涯的大河飞越。想像之大胆,因了“一苇”之夸张,而具有了石破天惊之力。

为滔滔黄河横隔的遥远宋国,居然在踮脚企颈中即可“望”见,可见主人公的归国之心,已急切得再无任何障碍所可阻隔。强烈的思情,既然以超乎寻常的想像力,缩小了卫、宋之间的客观空间距离;则眼前的小小黄河,则可以靠一苇之筏超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谁谓河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闹郑——国风·卫风·河广

标签:谁谓,河广,一苇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nswer/4957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