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问答>隐斜视

隐斜视

2024-11-02 15:06:14 编辑:join 浏览量:591

隐斜视

隐斜视又称隐斜,是一种能被双眼融合功能控制的潜在的眼位偏斜,表现为两眼同时视物时可以维持两眼正常眼位,而破坏两眼单一视(如遮盖法)时眼球才呈内斜视或外斜视。隐斜视是由于中枢的融合功能不完善、双眼眼外肌的肌力不平衡导致的,与解剖、神经支配、神经反射、融像、调节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隐斜视度数的大小有关,比如畏光、视疲劳、眼痛、恶心、头晕等。隐斜视可能会发展为显斜视,在临床上遇到的显斜往往是从隐斜发展而来的。

隐斜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本病无遗传性

眼科

畏光、视疲劳、眼痛、恶心、头晕

由中枢融合功能不完善、双眼眼外肌肌力不平衡所致,与解剖、神经支配、神经反射、融像、调节等多种因素有关

双眼交替遮盖法、单眼遮盖-去遮盖法、马氏杆检查法、Von Graefe法、十字环形视标法、偏振十字视标检测、钟形盘视标法、双马氏杆试验、Worth4点视标的检测方法

如果隐斜视引起了明显症状,应积极进行治疗。

一、根据眼偏斜的方向分类 1、内隐斜 眼球有潜在性内斜倾向,多见于远视眼调节力过强者。 (1)调节过强型:看近距离目标时,内隐斜度大于看远距离目标时的内隐斜度数。 (2)分开功能不足型:看远距离目标时,内隐斜度大于看近距离目标时的内隐斜度。 2、外隐斜 眼球有潜在性外斜倾向,多见于近视患者(也可见于轻度远视)少用调节力者。 (1)辐辏功能不足型:近距离外斜度比远距离外斜度大,并有辐辏功能不足。 (2)分开功能过强型:远距离外斜度大于近距离外斜度,辐辏功能正常。 3、垂直隐斜 (1)上隐斜:单眼有上斜视倾向,对另一眼来说相对的下斜倾向,上隐斜时可保持正常眼位,当患眼被遮盖时,出现上斜视并多伴有水平性隐斜。 (2)下隐斜:单眼有下斜视倾向,对另一眼来说相对的上斜倾向,下隐斜时可保持正常眼位,当患眼被遮盖时,出现下斜视并多伴有水平性隐斜。 4、旋转隐斜 (1)内旋转隐斜:角膜垂直轴上端有向鼻侧偏斜趋势者为内旋转隐斜。 (2)外旋转隐斜:角膜垂直轴上端有向颞侧偏斜趋势者为外旋转隐斜。 二、根据眼球运动是否受限分类共转性隐斜和非共转性隐斜。

隐斜视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正常人多数都有隐斜视。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目前认为,隐斜视是由于中枢的融合功能不完善、双眼眼外肌的肌力不平衡导致的,与解剖、神经支配、神经反射、融像、调节等多种因素有关。

1、解剖学因素 (1)感觉障碍: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某些因素,比如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脉络膜缺损、黄斑部缺损、屈光参差等所形成的感觉障碍因素,影响视网膜结成清晰的物像,无法维持两眼眼位平衡。 (2)运动性障碍:眼肌先天异常,包括眼肌本身的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眼肌附着部异常,肌肉和肌鞘异常及纤维化所致。此外,眼眶骨解剖学缺陷,或一组眼肌功能过强,另一组拮抗肌弹性减弱等,都可以妨碍眼运动的协调一致,失去两眼眼位平衡关系。 (3)中枢性障碍: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神经经路的联系受到干扰或分化障碍,不能形成和维持两眼同时知觉和两眼协调一致,进而出现两眼之间的平衡障碍以致发展为斜视。比如婴儿分娩时,头颅受到一定的压力,颅内出现微小出血点,此种小出血点被吸收后不留任何后遗症。然而,此种出血发生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中枢,可造成神经经路的功能障碍发生斜视,还可能由于视中枢神经核分化不完全,影响眼球运动神经路,无法建立联系,导致眼位失去平衡。 2、神经支配因素 新生儿由于大脑皮层的功能未完善,各种反射未建立,故出现当双眼注视近物时,双侧眼球向内旋转现象,即非视性辐辏。以后,由于调节和融像功能的发育,逐渐变成视性辐辏。 (1)当出现过量的神经冲动,使婴儿的双侧眼球向内旋转功能过强,则形成辐辏过强型内隐斜或内斜视。 (2)当婴儿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惊吓、强烈的精神刺激),可发生内斜视,有时外斜视可呈内转位,内斜视者内斜度增大。 3、神经反射因素 如果神经反射系统发生障碍,眼肌不能发挥正常的调整作用,则不能建立起正常两眼视觉反射,不能建立起两眼单一视,也可能出现两眼分离状态而形成隐斜视。 4、融像因素 融像功能是出生后发展起来的。新生儿的视觉功能处于原始状态,调节功能2岁方可建立起来,但形成精确的完善融像功能和两眼视功能是在5~6岁。融像功能的发育及趋于完善会更有利于大脑皮层对两眼的控制,使其协调一致,如果融像功能延迟或不完善,只有原始的两眼相对运动方向的协调,则无法维持视轴向远、近、水平、垂直方向的协调和平衡,从而出现隐斜视,可见融像是维持两眼眼位平衡和协调一致的重要因素。 5、调节因素 新生儿在出生后,因视敏度低看不清物体,而且睫状肌发育不全,不需要进行调节。当婴儿发育到2.5~3.5岁时,看近或远处目标时需要使用调节力和辐辏,这种过程可导致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视。一般来说,近视眼因少用调节,会形成调节性外斜视。但是,近年来文献报道,在外斜视中近视眼的发病率并不高。另外,先天性高度近视的幼儿,多可发生内斜视。

屈光异常、疲劳、身体衰弱等可增加隐斜视的发生风险。

隐斜视的临床症状与隐斜视度数的大小有关,轻者可无任何症状,而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视疲劳、头痛、恶心、空间定位差等症状。

1、视疲劳症状 包括眼睛酸胀、鼻根酸痛、嗜睡以及喜欢闭上一只眼睛看东西等表现。患者在近距离工作时,还可能会出现头痛、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慢性结膜炎、睑缘炎等,或者出现眼睛干涩或者烧灼感等症状。 2、全身症状 患者可能会有恶心、头晕、失眠或者记忆力减退等全身症状。 3、空间定位差 患者的空间定位及深径觉较差,如驾车、打网球的准确性差等。 4、其他 患者还可能出现畏光,表现为阳光下喜闭一眼。有时还可伴有复视的表现。

隐斜视可能会发展为显斜视。

严重隐斜患者可并发睑缘炎。

1、视疲劳、头痛、恶心、空间定位差。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可以到眼科就诊。

1、就诊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患者出现视疲劳、头痛、恶心、空间定位差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询问病史,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双眼交替遮盖法、单眼遮盖-去遮盖法、马氏杆检查法、Von Graefe法、十字环形视标法、偏振十字视标检测、钟形盘视标法、双马氏杆试验、Worth4点视标等检测方法。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隐斜程度,隐斜计可准确测定隐斜度数。 1、双眼交替遮盖法 诊断隐斜并分辨其类型的最简单方法是进行交替遮盖试验。具体步骤是让患者注视前方一固定目标,然后用一条形纸板先遮盖患者左眼,让其用右眼注视前方目标。之后迅速将纸板移向右眼,使其改用左眼注视。同时观察移去遮盖的眼是否转动及转动的方向和幅度。这样反复交替遮盖左、右眼,通过观察移去遮盖眼的眼球转动方向,即可分辨隐斜视的类型。如取遮眼向颞侧转动,证明遮盖该眼取消双眼融合功能时其处于向鼻侧偏斜状态,为内隐斜。如取遮眼向鼻侧移动,其遮盖时位于颞侧偏斜状态,为外隐斜。向上下方向转动时则为上隐斜或称之为垂直性隐斜。如眼球沿垂直轴向内、外侧旋转移动分别称外、内旋转性隐斜。检查时应分别检查患者注视远距离(6米)和近距离(33厘米)时的隐斜状态。如发现交替遮盖双眼时双眼转动幅度不等者则属非共转性隐斜,应进一步检查眼外肌情况。 2、单眼遮盖-去遮盖法 遮盖患者的右眼,左眼仍然注视前方的目标不出现运动。打开患者的右眼,如果左眼仍然不动,右眼出现运动,根据运动的方向能够判断患者是内隐斜或是外隐斜。若右眼由内向外运动,则说明患内隐斜视,由外向内运动,说明患外隐斜。 3、马氏杆透镜检测 该检查是通过将人眼的物像改变成线状,为了让双眼看到的物像不同,从而达到消除融合的目的,继而暴露眼位。马氏杆视标是由5米距离或40厘米距离白色圆形点状组成,我们可以通过马氏杆透镜观察白色点视标的位置。以测量远水平眼位为例进行分析,首先要核实眼位是内隐斜还是外隐斜。右眼配戴RMH辅镜,左眼置入旋转棱镜,投放点状视标,如果此时患者右眼看到一条红色垂直线条,左眼看到一个白色点状视标,此时一只眼看到的是线,另外一只眼看到的是点,在检测前先将右眼视孔遮盖3~5次,同时移去遮盖后,询问点线位置是否重合。第二步对结果进行科学的定性分析,如果双眼看到点线重合,此时说明无水平向隐斜视,若右眼所看红色纵线在右,左眼所看白色点视标在左,双眼显示同侧性复视。如线在点的右边为内隐斜,若点线位置相反,说明被测双眼为外隐斜。马氏杆检测方法规律可总结为,影不交叉眼交叉,眼不交叉影交叉,也可以记作“内同外交”4个字。 4、Von Graefe法检测 此法是用来测定水平向隐性斜视,以远眼位为例,在5米处投放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单个视标。然后右眼放置6△U辅镜,左眼12△BI,此时可以看到右下和左上方两个视标。然后以0.5△为梯度向内转动,直至上下行视标垂直方向对齐,底向外为内隐斜,底向内为外隐斜,最后定量记录此时的结果。 5、十字环形视标法 十字环形视标是由一个十字和双环视标组成,可以用来检测远用的隐斜眼位,操作方法相对比较简单,首先是工作距离为5米,由于光谱红绿拮抗的原理,此时右眼可见红色十字形视标,左眼可见绿色双环形视标。如红色视标在右,绿色视标在左,双眼呈同侧性复视,结论为隐性内斜视。如果红色十字视标在左,绿色环形视标在右,双眼则发生呈交叉性复视,可以诊为隐性外斜。红色在下,绿色在上为隐性右上斜视,红色在上,绿色在下则为隐性左上斜视。最后进行定量分析,以隐性内斜视为例,十字视标位于最外端相切处为4△内隐斜,与绿色外环右缘相交为3△外隐斜,十与绿色内环右缘相交,诊为2△ESO,十字视右端触及绿色内环右缘,诊为1△内隐斜。 6、偏振十字视标检测 该视标是由一个中心区断离的十字形线条视标组成,首先在检测距离为5米的情况下,右眼只能看到中心断离的纵线视标,左眼看到中心断离的横线视标。然后进行定性分析,十字形线条上下左右对称,断离区位于十字形中心,说明患者没有隐性斜视,反之相反。如果此时水平线条向上偏移,则为隐性右上斜视。如果水平线条向下偏移,则为隐性左上斜视。如果水平线条向上偏移的同时垂直线条向右偏移称为右上十字形,则为隐性内斜视合并隐性右上斜视。如果水平线条向下偏移同时垂直线条向右偏移称为右下十字形,则为隐性内斜视合并隐性左上斜视。如果此时结果为水平线条向上偏移同时垂直线条向左偏移称为左上十字,则诊断为隐性外斜视合并隐性右上斜视。如果水平线条向下偏移同时垂直线条向左偏移为左下十字,则为隐性外斜视合并隐性左上斜视。如果出现垂直线条比较暗淡,记录结果应为右眼黄斑抑制。如果诊断结果为水平线条暗淡,此时记录结果应为左眼黄斑抑制。继而进行下一步的棱镜度的测量,以0.5△为梯度进行匀速检测,向外侧转动,当左眼看到的横线移到视标中心位置的时候,此时的棱镜度为隐性内斜视的量值。 7、钟形盘视标法 此方法是隐性旋转斜视的一种检测方法。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首先检测距离为5米,右眼内置偏振滤镜,单独可见十字形指针、中心固视环和周边固视环,左眼内置偏振滤镜。其原理是在保留被测双眼中心融合和周边融合的情况下,继而消除双眼视网膜旁中心区域的融合。然后进行定性分析,当十字形指针视标与周边刻度视标的中心刻度线恰好对齐,此时记录结果为无隐性旋转斜视。如果十字形指针视标不相垂直,此时记录结果为右眼光学性旋转隐斜视。如果出现周边刻度不相对称的情况,此时记录结果为左眼光学性旋转隐斜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特发性外旋转隐斜视,当右眼眼球围绕矢状轴向内顺时针旋偏时,检查者发现影像逆时针发生偏位,十字呈顺时针旋转为右眼特发性隐性内旋转斜视。如果呈逆时针为右眼特发性隐性外旋转斜视。最后进行定量分析,十字指针与周边刻度每错位1小格诊为5°。 8、双马氏杆试验 双马氏杆检查方法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定量测量旋转斜视度,首先要进行配戴合适试镜架,让患者头位正直,注视暗环境下的点状光源,双眼可以看到上红下白两条横向的线状视标。然后进行定性分析两条光线的位置关系,若两线条平行,则无隐性旋转性斜视。若两条线条不平行,出现倾斜现象,说明有隐性旋转性斜视。红线右高左低为右外旋转性斜视,红线右低左高为右内旋转性斜视,白线右低左高为左眼外旋转性斜视,白线右高左低则为左眼内旋转性斜视。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定量分析。双马氏杆方法就是将一眼所倾斜的光线进行逐步移动,使之平行后,移动的角度即为患者旋转斜度的量值。 9、Worth4点视标检测法 Worth4点视标是由4个点组成,一个白色,一个红色,两个绿色。右眼可见圆形视标和菱形视标,左眼可见圆形视标和十字视标。结果显示在双眼同时注视的情况下,看不到红色视标,只看到绿色视标,且下方的圆形视标偏绿,证实右眼视通道关闭,未参与双眼视觉活动,可能为右眼黄斑抑制。如果未见绿色视标,只见到红色视标,而且下方的圆形变成红色,则显示左眼黄斑抑制。在双眼同时注视的情况下,若看到下方的圆形视标显现2个,呈横置或分离圆形视标,为双眼平面融像机能障碍的表现。该检查的目的一方面是用于患者检查双眼注视状态下有无融像、抑制、主导眼、复视等现象,从而通过该检查来判断双眼是否存在融合功能,双眼同时视功能是否正常。

患者无症状时不做诊断,如果出现视疲劳、畏光或全身不适的症状,则可以通过眼部体格检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常需要与屈光不正、间歇性外斜视、微小斜视相鉴别。

1、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行交替遮盖法检查,去遮盖时被遮眼无移动。 2、间歇性外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行双眼交替遮盖法及单眼遮盖-去遮盖法检查加以鉴别。 3、微小斜视 微小斜视一般小于8△,但属于显斜范畴,并建立了和谐异常视网膜对应。

如果隐斜视没有引起任何症状,一般无需治疗。如果引起明显症状,就需要进行治疗,包括眼肌训练、三棱镜矫正以及药物、手术治疗等。

屈光不正患者首先要在睫状肌充分麻痹下准确地矫正屈光不正。 1、16岁以下少年儿童应当用1%阿托品进行散瞳,检查屈光状态后,佩戴矫正眼镜。 2、青年、中年以上可用小瞳验光矫正。 3、远视眼有内隐斜时应充分矫正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引起的隐斜视或有散光者也应充分矫正,使之获得清晰的远视力。 4、近视眼引起的外隐斜,应该给予获得清晰远视力的最低镜片,以促进双眼视及融合反射为原则。 5、轻度远视或者远视散光,因调节紧张视力下降并有外隐斜视,应当用远视或远视散光镜片矫正视力,同时应做辐辏训练。

1、如果患者有过度用眼导致视疲劳的病史,则应该调整工作和学习的时间或者习惯,使眼睛在平时可以得到适当的休息。 2、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可以提高机体抵抗视觉疲劳的能力。 3、治疗全身性的疾病,改善患者机体的代偿能力,并去除神经衰弱、神经紧张等精神因素,使眼睛的辐辏功能得到改善。

当隐斜视引起各种症状明显时,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比如能量合剂、维生素B、谷维素、维生素K,必要时适当地用一些镇静剂。

阿托品、维生素B、谷维素、维生素K

保守方法治疗无效且难以坚持工作者,可以用手术方法矫正隐斜视,但一定要慎重。

1、三棱镜治疗 三棱镜治疗包括用基底向内的三棱镜治疗内隐斜(一般矫正隐斜度的1/3),以及基底向外的三棱镜治疗外隐斜。上隐斜矫正隐斜度的2/3。但有的学者认为三棱镜治疗效果不佳,有时反而会加重眼睛疲劳症状。 2、眼肌训练 内隐斜者训练较困难,但可以用同视机等训练仪器作训练。辐辏不足型外隐斜者可作辐辏训练。训练方法如下:将笔尖放于眼前6.5厘米处,双眼同时看笔尖,辐辏功能正常者会出现斗眼情况,否则双眼视力不能集中于笔尖,必须将笔尖后延,有的甚至需要延至10厘米以后才能做到斗眼。现在近距离用眼的工作越来越多,视频终端使用时间越来越长,眼睛长时间缺乏远近调节,导致眼部肌肉麻木从而影响辐辏功能。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隐斜视如果早期诊断和治疗,则一般预后良好。如果不及时治疗,重度的隐斜视患者在双眼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视觉疲劳症状,或伴随一些全身症状,严重时可能会极大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学习。

1、隐斜视可能会形成弱视、双眼视,导致眼与面部发育不对称、不均匀的现象。 2、隐斜视更加容易出现视疲劳,可能会影响工作、学习、生活等。

本病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达到治愈。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防止疾病进展。

1、心理特点 眼科疾病患者的视力比较差,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有待提升,患者难免会出现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鼓励患者,缓解患者焦虑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2)患者应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沟通,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询问可能的预后情况,避免不良情绪的出现。

1、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儿童脑外伤、唐氏综合征、痉挛性瘫痪以及对阿托品过敏者禁用阿托品。 2、阿托品滴眼时要压迫泪囊,以免药液流入鼻腔并吸收中毒。 3、阿托品类扩瞳药对正常眼压无明显影响,但对眼压异常或窄角、浅前房眼患者,应用后可使眼压明显升高,有激发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危险。故对这类病例和40岁以上的患者不应用本品滴眼。 4、患者出现眼睑过敏反应或接触性皮炎应该立即停药。 5、角膜穿孔或者即将穿孔的角膜溃疡患者慎用阿托品。 6、使用阿托品后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特别是看近物体,此时应该避免驾车,操作机器和进行其他任何有危险的活动。 7、使用阿托品后患者瞳孔散大畏光,可在阳光和强烈灯光下戴太阳眼镜。

1、术后患者过床时,应放松头部,张口呼吸,不要用力,协助过床者一人双手执托头部,另一人协助患者将身体轻移过床,不可震动头部,患者不要用力挤眼,也不要剧烈活动。 2、患者应安静休息,家属协助患者日常生活,嘱患者避免用力咳嗽及用力大小便等,术后进半流食,进食后无特殊者可改普通饮食。 3、若患者出现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及其他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4、家属护理内眼手术患者应防止碰及术眼,并注意眼部绷带松紧,有无脱落、移位,伤口有无渗血及渗液。 5、患者术后应保持大小便通畅。

1、保持规律生活,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精神愉快,可参加适量的健身运动,增强免疫力。 3、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4、室内尽量避免有过多杂物,以免患者绊倒或摔倒。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到医院复诊,复查眼睛恢复情况。

本病一般对饮食无特异性要求,但日常合理的膳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机体的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营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本病暂无特殊预防措施。

标签:斜视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nswer/47936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