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的来源典故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典故吧,要准确理解有关典故的正确含义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错,用偏,产生笑话,影响意思表达,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典故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道主的来源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东道主解释
古时中国民间宴请款留宾客的主人。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客人由南来,则称主人为北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成语典故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东道主”或“东道国”,典故出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秦国在西方(今陕西),郑国在东方(今河南),晋国在秦郑之间(今山西)。 《左传》僖公三十年九月,秦、晋包围郑国,郑国派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说郑国如果生存下去,可以成为秦国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为秦国提供服务,而灭亡郑国对秦国无利有害。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於晋,且贰於楚也。佚之狐言於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舎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重回国执政,为报复郑国,与秦国联合出兵伐郑。郑文公派烛之武去劝秦穆公退兵,说郑国与秦国不相连,让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道主去对付晋国,牵制晋国对秦国有好处。秦穆公认为有道理就立即撤军。
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9月13日,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向老臣烛之武请教,设法解围。当夜,烛之武乘着天黑叫人用粗绳子把他从城头上吊下去,私下会见秦穆公。
晋国和秦国是两个大国,他们之间本不和谐,常常明争暗斗。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他们的矛盾,对秦穆公说:“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怕是保不住了。但郑国灭亡了,对贵国也许并无一点好处。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讲,秦国和咱郑国之间隔着一个晋国,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恐怕是难于做到的吧?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国的实力相应地削弱一分啊!”秦穆公觉得烛之武说得有理,烛之武于是进一步说:“要是你能把郑国留下,让他作为你们东方道路的主人。你们使者来往经过郑国,万一缺少点什么,郑国一定供应,作好充分的安排,这有什么不好?”
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他单方面跟郑国签订了和约,晋文公无奈,也只得退兵了。秦国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来说自称“东道主”。
一般人们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称为东道主。 后“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朋友相聚,来了客人,主人常自称为“东道主”,客人说主人“你是东道主”等。“东道主”一词用的很广泛,赛事的主办国或者主办城市也称为东道主;举办各种会议,主办方也被称作东道主。
成语典故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郑国时,郑国曾经阻止他进人郑国。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国君,一直忘不掉这件事情,时刻想要报仇,就联合秦国共同出兵攻打郑国。郑文公非常害怕,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退走。”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派烛之武劝说秦穆公退兵。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求见秦穆公,秦国将士禁止他进去,他便在城外放声大哭起来。兵士们把他抓到秦穆公面前,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我为郑国哭同时也为秦国哭。郑国在晋国的东边秦国在郑国的西边,郑国一亡,晋国更强大,秦国就显得弱了。帮人家攻打别国的土地,反而削弱自己国家的力量,聪明人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秦穆公听了,大吃一惊,连声说道:“对,很对!”烛之武又说:“如果秦国现在肯撤兵解围,郑国就脱离楚国,像臣子一样服侍秦国,如果让郑国作为秦国东边道上的主人,那么,也可以供应秦国人旅行来往中缺乏的东西,对你也有益无害呀!”秦穆公听了,非常兴奋,便同郑国订立盟约,派将军杞子、逢孙、扬孙三人去郑国驻防,自己带着大军秘密回国。晋国因秦国背盟,不得不撤兵,于是郑国之围被解除了。
成语寓意
这则典故给人的启示是,“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对于国与国之间而言,这句话无疑是至理名言。烛之武很懂这一点,他知道秦君出钱出力,大老远赶来,无非利益使然。但问题是,灭了郑国,秦国实际上是为晋君打工帮晋国增强实力。相反,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无需动刀动枪,却能得到莫大的好处,亡郑保郑,结果大相径庭。晓之以利,是烛之武成功的关键。
标签:东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