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人生的高度决定人生枯伏型的宽度,眼界、视野,决定思想,决定人生努力的方向。
出处:出自魏源《默觚》一书。
原文:“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白话译文: 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光,可以照亮室内中间的空地。假如给他开启一扇门,可以照亮整个堂屋;假如走出黑屋,沐浴厅吵在阳光下,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扩展资料:
通过“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可知,《默觚》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它夸大心的作用,认为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包容和支配宇宙万物,万物皆备于我。
《默觚》反对"生而知之"说,没猜也反对脱离实际的"心性迂谈"和"玄虚之理",认为人的知识是通过习行取得的。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但他未能正确解决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
《默觚》还突出地讲到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变易进化的观点。它说天下物无独必有对,有对之中必一主一辅,则对而不失为独。它认为,矛盾相克,互相转化,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气化无一息不变者;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
据此,作者得出结论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是他主张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但是,他又认为,封建社会的 "道"是永远不变的。
标签: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