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文学评论我不擅长,就来讲讲个人经历,因为我也曾经跟题主一样以为自己欣赏不了《魔戒》。
我第一次看魔戒电影也没看懂,虽然没睡着……不过那时候年纪小,反正就是没看懂。那大约是电影刚上映的时候吧,那时候中文原著也是新出版,我读了头两章也没读下去。那时候我已经粉了哈利波特许多年……
后来过了记不清多少年,突然相遇了不知道捞进来多少人进坑的《第十放映室》魔戒那期,让我对这个系列又燃起了兴趣
《星尘》是名著改编,评分也不低,怎么能说无名气呢?《纳尼亚传奇》属于儿童文学,电影属于中规中矩的类型。儿童文学中的科幻和魔幻有时很难定义,《地心游记》和《80天环游地球》就是承载着无数孩子梦想的作品,《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倾向于青少年,所以题主的口味我已经了解了。
与其用题材来区分喜好,不如用鉴赏视角来区分,很多人看故事只是单纯的看故事发展,这一点题主去看《霍比特人》一定会有惊喜,这属于你喜好的类型。《魔戒》作为魔幻题材更倾向于史诗电影,我觉得喜欢看《阿克巴大帝》、《最后的莫希干人》、《特洛伊》这类题材的人会更喜欢《魔戒》,在《魔戒》背后的故事里给了读者或观众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这部作品。
至于说到故事内容,喜欢《魔戒》会很痴迷里面的细节,烟火、语言差异、兵器作用、地理和气候的情况等等。我曾经试着用中国神话中的生物作为各式各样的菜色,放入短篇小说当中。我朋友看了以后跟我说你他妈能不能直接进入主题?他知道我有多花心思查阅食谱资料,对每一道进行描述并乐在其中吗?
《魔戒》第一章两万多字(翻译本)居然就只描述了一个宴会和魔戒可能很重要的信息,这种节奏放到现代故事畅销书中简直就是自寻死路。有些人对《魔戒》中的精灵、矮人、兽人也早有了刻板印象,这不是在许多游戏和电影都出现的吗?对于《魔戒》的读者来说精灵和矮人、兽人不止是出现而已,这些种族生活在大陆之上,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习俗,这些都是读者喜欢挖掘的方向。说到底我觉得看《中土世界》不仅仅是看故事,看的还是历史和文化,至少用《魔戒》的故事对照工业革命特别有感触。《冰与火之歌》相比《魔戒》来说是更成功的畅销书,马丁在里面加了更多喜闻乐见的恶俗情节,《魔戒》相对《冰与火之歌》来说仿佛又纯粹的多了,这时候又令我感觉《魔戒》只是我心中喜好的童话,就是如此复杂交错的感觉才令人欲罢不能。
不要总迷恋白马王子救公主,赵子龙救阿斗的传奇故事,我们还有近战法师甘道夫。
《魔戒》一直都被公认为是欧美现代奇幻文学的「开山之作」,它对于此后出现的奇幻文学乃至奇幻电影、奇幻动漫、奇幻游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它的作者托尔金,也被奉为「现代奇幻文学之父」。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 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托尔金开创了一套关于奇幻创作的文学理论,第二世界理论,并且在创作《魔戒》的时候,把这套理论具体地付诸实践,创造了「中土世界」。
● 第二世界
托尔金是一位生活在欧美社会的天主教信徒。
因为这样的宗教信仰,在托尔金的心目中,我们置身其间的这个现实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托尔金称之为「第一世界」或者「原初世界」(the primary world)。而我们人类则是「第一世界」当中的一种独特的存在,人既是上帝的造物,但同时也被上帝赋予了创造世界的权力,可以通过「幻想」去创造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架空世界。所以,大家就可以把第二世界(the secondary world)理解成人为创造出的一个架空世界。
托尔金的第二世界理论,最初是在 1939 年 3 月的一场讲座上提出的。
《魔戒》系列有一部前传,叫《霍比特人》。那是托尔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就在《霍比特人》出版一年半之后,托尔金应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的邀请,进行了一场学术讲座。在这场讲座中,托尔金谈到了民间传说、童话故事对于天马行空的「仙境世界」的创造,并由此引出了第二世界构想。有的朋友可能就会问:似乎奇幻故事和那些民间传说、童话风格很相似,他们有什么不同?
事实上,奇幻文学所创造的「第二世界」,的确会像童话故事所幻想的「仙境世界」那样,包含许许多多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超自然事物,比如精灵、矮人、巨人、火龙、巫师、魔法,等等。但除此之外,托尔金所搭建的世界观设定体系,还具有一种普通的民间传说、童话故事难以具备的特性,用托尔金的话说,也就是一种「真实的内在一致性」。 正是这种「真实的内在一致性」,把《魔戒》和一般的民间传说、童话故事区别开了。
比如,《白雪公主》的故事并不会告诉你,公主与皇后所处的那个王国,究竟位于世界的何处,而那七个小矮人,又有着怎样的家族世系。它只会模糊地告诉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国度里……」
而《魔戒》却会在字里行间不断地给出信息,告诉你人类的王国、精灵的王国、矮人的矿坑、霍比特人的聚居地分别位于世界的何处,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地理位置关系,矮人角色来自什么家族,这个家族经历过怎样的变迁。
这些地理信息和历史信息之间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而自洽的世界观设定体系,这就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一般地沉浸其间,进而心甘情愿地把作者创造的架空世界接受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也正是从托尔金的《魔戒》系列开始,越来越多的奇幻文学创作者都开始遵循这样一套创作范式。
● 托尔金的尝试-绘制地图
托尔金为他的「中土世界」绘制了大量的地图,搭建了广阔而多维度的地理空间,它们作为一种世界观设定要素,与小说的文学叙述语言共同构成了一个完备的整体。
你看的那些奇幻,除了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之外都上不了台面,《魔戒》是真正的经典,真正的神话,真正的传奇,它奠定了西方神话的基本格局;托尔金以他毕生的精力构建了一个奇幻、恢弘的世界,为英格兰、为英文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他笔下的中土世界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森林、河谷,精灵、人类的传奇,善与恶的交战……都能让我们看见自己的影子。托尔金在生前最后一次访问中说:“中土世界就是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不是处于不同的年代,而是处于不同的想象阶段。” “每一个时代的读者,无论母语为何,有没有看过奇幻,都可以把它的故事通过已有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联系在一起,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这是因为作家的怀旧情绪是构建中土世界的心理基础。
生活在田园牧歌式的农业社会夏尔,热爱大地的霍比特人安于现状,易于满足,所以魔戒的邪恶力量在他们身上发展得极慢,而且他们的欲望也只是拥有魔戒,不会像人类那样膨胀出对权力的野心,从而被索隆所掌控。所以魔戒才会从咕噜身边离开,选择比尔博,蛊惑波洛米尔,希望借此重回索隆手中,而比尔博,这个小小的霍比特人,却是唯一将魔戒主动交出的人,虽然他也受到了邪恶欲望的侵蚀。托尔金说这些不穿鞋的霍比特人,直接与大地相触,与生俱来一种悄然遁去的能力,而这能力就来源于他们与大地的亲密。这,就是魔戒的魅力,小人物也能成就伟大。
不请自来
有位匿名的朋友开头是有些偏激,不过我作为指环王铁粉完全赞同他的言论。先不谈什么优越也不优越感,就凭人家托尔金老爷子花十几年写这个系列的匠人精神便值得敬佩,更不谈为了这个系列而专门开辟一个语言了:昆雅语(精灵语,托尔金老爷子是牛津大学语言学教授)试问:当今有几个作家能为了自己的作品做到这种地步。(通常情况下,电影只能表达小说情节大概三分之一的内容,而作为读者能看到的小说部分也只不过是作者所构建的世界观的冰山一角而已。)。在中州这个大的世界观下指环王有很多周边的作品,精灵宝钻、魔戒编年史之类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面对提问者的疑惑答案其实很简单,越是伟大的作品越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观赏,甚至刚开始时要强迫自己集中精力钻进去,提问者当年难道没体会过读名著的感觉吗?讲真有些名著你真的打心眼里的觉得好看吗?但你却无法否认他的伟大。或许每个人有不一样的烟火,但伟大的作品终究是伟大的作品。斗破苍穹,斗罗大陆也有人觉得好看,但会有人说他伟大吗?
在这里,我想问题问者,您保证您当年是在静下心来且不受外物干扰的情况下观赏魔戒这部作品的吗?如果是的,那便证明你与魔戒无缘了。
不谢邀。
一、很明显,你看得不多,这种心态来问“不失偏颇地评价”,怕是略有些讽刺。
二、能在看第一部LOTR的时候睡着,请问你是多年前一边聊qq一边玩网游一边开着小窗看的.rmvb格式的枪版么,字幕还是听译的那种?
三、如果不是,那么因看这样一部电影时睡着,而认为自己与之无缘;又因这部作品(电影或文学)的评价“高”,而心生怀疑自己为何欣赏不来这部作品,说明你在一个合格的看客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功夫没有做足。
四、电影或任何其他文艺作品的欣赏取向,是纯粹属于“个人”的事情。如咸甜豆花,香菜大蒜,你爱吃吃,不吃拉倒。
五、你说的那些“大人物”,以在下愚见,都是J.R.R.托尔金的晚辈,远在其水平之下。对LOTR饱含溢美之词,绝非言过其实。完全没什么“偏颇”的。
六、我相信,以这部作品的地位,很难得到什么负面的评价。硬要挑刺,谁都会;但这样做很无聊。
《魔戒》里人类在中土西边有两个重要王国,一个是一直矗立在敌人前线延续到后来的刚铎,另一个则是很早就在战乱中毁掉的亚尔诺。其实这两个国家极有可能隐喻的就是东罗马和西罗马,如果这样理解,那东边的魔多则对应了一直与西方世界对立的伊斯兰世界或者来自东方的危胁。
所以,西方人的世界观主要还是延续了阿提拉东侵和基督教对抗伊斯兰教的历史,对东方世界抱有很强的戒心,即便到了托尔金所在的时代。
而中国人的世界观则主要受地理环境影响,因为的四周都是苦寒之地,都是落后的游牧民族,所以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四周皆蛮夷,一直到近代,被先进得多的西方文明用大炮轰开国门才意识到世界原来如此之大。
标签: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