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问答>有没有第二平行宇宙

有没有第二平行宇宙

2024-10-25 23:39:49 编辑:join 浏览量:594

有没有第二平行宇宙

2011-6-19 19:25 alim0710 | 二级

先来说说平行宇宙的大概定义:假设你手里拿着一片树叶,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片树叶,当然啦,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么。能不能换种看法呢:你手里拿着无数片树叶,只不过它们全都一模一样,在时间空间上叠合在一起了,所以你只能看见一片树叶,甚至连你自己都有无限多个,只不过叠在一起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没准会分一个出来呢。但是分出来的不止你一个人,整个世界那会跟着分出去了,于是有两个互不相干的世界,其中各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你,只是你们俩永远都不会碰到一起,也就无从知道对方的存在,这就是所谓平行宇宙了。 往高深里说,这牵涉到量子物理学,往浅显里说,估计大家小时候闲来没事也想到过这个。它可以叫:平行宇宙、平行世界、多重宇宙。反正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行啦。 举一个大家都可能想过的例子:穿越时空。 比如说有一天,我要回到过去去杀我的太太太。。。公。那我杀了我的太太太...公,我岂不是本来就不存在?所以说这种穿越时空是矛盾的。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看,如果我穿越到了的是一个与我本来的世界完全不相干的世界,只是在我去到之前,那个世界的一切都跟我原先的那个世界的过去完全相同,我就算是杀了我太太太......公全家,原本的那一个世界也是什么都不会改变的。那“穿越时空”似乎就可以说通了,而所谓的那个“与我本来的世界完全不相干的世界,只是在我去到之前,那个世界的一切都跟我原先的那个世界的过去完全相同”的世界就是我们要说的平行宇宙理论中的一种。 平行宇宙理论最早是由埃弗莱特于1957年提出的。平行宇宙的分类 且在2003年的科学人杂志里,有一篇由美国宇宙学家Max Tegmark写的关于平行宇宙的专文,在文中他将平行宇宙分成四类: 第一类:这类的宇宙和我们宇宙的物理常数相同(具有确定不变数值的物理量。例如真空中的光速和电子的电荷),但是粒子(就是初中学的那些分子、原子、中子之类的)的排列法不同,同时这类的宇宙也可视为存在于已知的宇宙(可观测宇宙)之外的地方 第二类:这类的宇宙的物理定律大致和我们宇宙相同,但是基本物理常数不同 第三类:根据量子理论(暂时不用理什么是量子理论,往下看一样能看明白),一件事件发生之后可以产生不同的后果,而所有可能的后果都会形成一个宇宙,而此类宇宙可归属于第一类或第二类的平行宇宙,因为这类宇宙所遵守的基本物理定律依然和我们所认知的宇宙相同。 第四类:这类的宇宙最基础的物理定律不同于我们宇宙,而基本上到第四类为止,就可以解释所有可能存在(也就是可想象得到的)的宇宙,一般而言这些宇宙的物理定律可以用m理论构造出来 然而,这只是对平行宇宙笼统的分类和论述。接下来我会比较详尽滴解释一下。 10/09/18

编辑本段第一类·视界外宇宙

在说第一层次的平行宇宙之前,先来大致说一下平行宇宙的层次和类别的情况。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第一类平行宇宙就是指第一层次的平行宇宙。类别和层次在平行宇宙理论里指代的意思是大致相同的。 还有一点必须说说的就是:平行宇宙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层次,与我们熟知宇宙的差异也随层次不同越来越大。这些差异可以来自不同的初始条件(第一层);不同的物理常数、粒子种类和时空维数(第二层);不同的物理规律(第四层)。有意思的是,第三层才是最近几十年研究最火热的东西,因为它本质上没有增添任何新的宇宙类型。 而俺之前举得《太公驳论》就是属于第三层平行宇宙的理论的产物。 转入正题,第一层平行宇宙(多重宇宙)被称为“视界之外”的宇宙。 而这一层的平行宇宙是建立在无穷宇宙理论(开放宇宙理论)的基础上的。无穷宇宙论认为在宇宙中存在有大量的可观测区,我们的宇宙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可观测区而已(简单地说,这种理论就是说宇宙是十分大的,还有很多区域无法别我们观察到,我们已知的宇宙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开放宇宙理论认为,我们目前所知的宇宙只是整个宇宙中可观测的一小部分,在这个部分之外,整个宇宙尚有很大的未被观测的空间;根据相对论,光速为宇宙最快的速度,我们所看到的部分(可观测宇宙)为已经到达地球的光线,而我们所观测到的范围又被称做哈伯体积,哈伯体积直接取决于宇宙的年龄(因为若宇宙诞生于n年前,则能到达地球的光线最远只能在n光年处,再更远的光线则尚在路途上,故未能被地球上的人所观测),哈伯体积的膨胀是因为有越来越远处的光线到达地球 开放宇宙理论说明了第一类平行宇宙的可能性。 随着光的飞行,可观察的宇宙半径每年都扩大半光年,因此只需要坐在那里等着瞧。当然,你多半等不到另一个宇宙的另一个你发出的光线传到这里那天,但从理论上讲,如果宇宙扩张的理论站得住脚的话,你的后代就有可能用超级望远镜看到它们。 曾经 ,有人假说宇宙并不是无限大的,只是因为空间的某种弯曲,使得宇宙结构大小有限但没有边界(本人还不知道这种假说的根据是什么)。然而,目前为止的观察结果似乎背逆了它们。无尽宇宙的模型才和观测数据符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宇宙探测技术还无法探测得更完整) 另一种假说是:空间本身无限,但所有物质被限制在我们周围一个有限区域内--曾经流行的“岛状宇宙”模型。但是近期关于三维银河分布与微波背景(我也不清楚是什么,直接理解为是一些天文观测就得啦)的观测指出物质的组织方式在大尺度上呈现出某种模糊的均匀,在大于10^24(即1×10 米的尺度上便观测不到清晰的细节了。假定这种模式延伸下去,我们可观测宇宙以外的空间也将充满行星、恒星和星系。 也就是说一层平行宇宙拥有与我们的宇宙很相像的面貌和相近的物理常数(具有确定不变数值的物理量,比如真空中的光速和电子的电荷。) 有资料支持空间延伸于可观测宇宙之外的理论。WMAP卫星最近测量了微波背景辐射的波动。最强烈的振幅超过了0.5开,暗示着空间非常之大,甚至可能无穷。另外,WMAP和2dF星系红移探测器发现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空间均匀分布着物质 。(意思是说目前一些宇宙勘察表明,宇宙空间是近似于无穷大的,而且空间中的物质分布情况是较为均匀的(就是天体分布不是东一堆起一堆的)。 生活在第一层多重宇宙不同平行宇宙中的观察者们将察觉到与我们相同的物理定律,但初始条件有所不同(就是开始形成的状况不同)。根据当前理论,大爆炸早期的一瞬间物质按一定的随机度被抛出,此过程包含了物质分布的一切可能性,每种可能性都不为0。宇宙学家们假定我们所在的当初有着近似均匀物质分布宇宙,是一个相当典型的(至少在所有产生了观察者的平行宇宙中很典型)个体。那么距你最近的和你一模一样那个人将远在10^(10^28)米之外;而在10^(10^92)米外才会有一个半径100光年的区域,它里面的一切与我们居住的空间丝毫不差,也就是说未来100年内我们世界所发生的每件事都会在该区域完全再现(俺暂时不知道是为什么,不过个人觉得好有趣,科幻作家应该喜欢写一些类似这样的东西);而至少10^(10^118)米之外该区域才会增大到哈勃体积那么大,换句话说才会有一个和我们一模一样的宇宙。(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人看明白,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字体怎么越来越小了^_^) 与我们宇宙一模一样的另一个宇宙的平均距离,距你最近那个“分身”没准并不象理论计算的那么远,也许要近得多。因为物质的组织方式还要受其他物理规律制约。给定一些诸如行星的形成过程、化学方程式等规律,天文学家们怀疑仅在我们的哈勃体积内就存在至少10^20个有人类居住的行星;其中一些可能和地球十分相像。 即使我们没法观测其他宇宙,多重宇宙理论依然可以被实践验证。关键在于预言第一层多重宇宙中各个平行宇宙的共性并指出其概率分布--也就是数学家所谓的“度量”(大概是一些概率问题)。我们的宇宙应当是那些“出现可能性最大的宇宙”中的一个。否则--我们很不幸地生活在一个不大可能的宇宙中--那么先前假设的理论就有大麻烦了(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才是那种存在几率千万分之一的宇宙)。然而如何解决这度量上的问题将会变得相当有难度。 说到这里不知道能有没有人明白,本人在第一次看有关第一层平行宇宙的资料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的,现在也只不过比之前好一点点而已。不过对于这方面的理论也别太在意,大概明白一点就行了,毕竟我们不是物理学者,我写出来也就是为了个“兴趣”而已。谁要是有想不明白的问题就提出来,其实我们大家对这方面的理解大都不同,但都会有许多疑问。大胆的猜想一下,可以的话将你的想法告诉俺,俺把它补充进文章里,让文字不像现在那么乏味哈。。 10/09/18

编辑本段第二类·泡沫宇宙

根据每一类的平行宇宙之间的联系与它们与我们的宇宙之间逐步加大的差异。俺准备来解释一下第二层宇宙,人们通常称第二层的平行宇宙为“气泡宇宙”或“膨胀气泡宇宙”。 这一类平行宇宙的根据是“泡沫理论”和“宇宙拉伸膨胀理论”。大家应该都知道“宇宙大爆炸”之类的理论,“膨胀拉伸”就是这种大爆炸的必然反应和延续。还有:“我们的宇宙为何如此之大而又如此的规整,光滑和平坦?答案正是是‘空间经历了一个快速的拉伸过程’”。简单的说~就是这种膨胀拉伸,形成了一些“气泡”。 我们可以将它理解成好像膨胀的烤面包内部的气泡一样,在宇宙的膨胀过程中,有一部分的宇宙形成了气泡形状的东西。每一个气泡内都包含了无数多的第一层平行宇宙(就是说,在每个气泡内都有好多个无穷宇宙)。也就是说,每个气泡就由是一组无限多的第一层宇宙组成的。 然而,每个泡沫宇宙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它们之间的物理常数、粒子排列、甚至是空间维数都可能有完全的差异。 对地球来说,另一个“气泡”在无限遥远之外,远到即使你以光速前进也永远无法到达。因为地球和“另一个气泡”之间的那片空间拉伸的速度远比你行进的速度快。如果另一个气泡中存在另一个你,即便你的后代也永远别想观察到他。基于同样的原因,即空间在加速扩张,观察结果令人沮丧的指出:即便是第一层多重空间中的另一个自己也将看不到了。 下面,俺着重滴说说第二类宇宙的存在性。 尽管我们没法与其他第二层多重宇宙之中的事物相互作用,宇宙学家仍能间接地指出它们的存在。因为他们的存在可以用来很好地解释我们宇宙的偶然性。做一个类比:设想你走进一座旅馆,发现了一个房间门牌号码是1967,正是你出生那年。多么巧合呀,在那瞬间你惊叹到。不过你随即反应过来,这完全不算什么巧合。整个旅馆有成百上千的房间,其中有一个和你生日相同很正常。然而你若看见的是另一个与你毫无干系的数字,便不会引发上面的思考。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即便这类宇宙一无所知,你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来解释:既然有我们的这一层无穷宇宙,那么要么我们的(这一个宇宙)是许多宇宙之中的偶然,要么我们是许多宇宙之中的普遍。 下面俺复制了百度百科中用来解释以上那种偶然现象的例子,哪位兄台有精力的就瞧瞧: “让我们举个更切题的例子:考察太阳的质量。太阳的质量决定它的光度(即辐射的总量)。通过基本物理运算我们可知只有当太阳的质量在1.6X10^30~2.4X10^30千克这么个狭窄范围内,地球才可能适合生命居住。否则地球将比金星还热,或者比火星还冷。而太阳的质量正好是2.0X10^30千克。乍看之下,太阳质量是种惊人的幸运与巧合。绝大多数恒星的质量随机分布于10^29~10^32千克的巨大范围内,因此若太阳出生时也随机决定质量的话,落在合适范围的机会将微乎其微。然而有了旅馆的经验,我们便明白这种表面的偶然实为大系统中(在这个例子里是许多太阳系)的必然选择结果(因为我们在这里,所以太阳的质量不得不如此)。这种与观测者密切相关的选择称为‘人择理论’。虽然可想而知它引发过多么大的争论,物理学家们还是广泛接收了这一事实:验证基础理论的时候无法忽略这种选择效应。 ” 有趣的是:所有的(至少绝大部分)宇宙属性都被“调整”得恰到好处,如果对这些属性作哪怕极其微小的改变,整个宇宙就会面目全非--没有任何生物可以存在于其中。如果质子的质量增加0.2%,它们立即衰变成中子,原子也就无法稳定的存在。如果电磁力减小4%,便不会有氢,也就不会有恒星。如果弱相互作用再弱一些,氢同样无法形成;相反如果它们更强些,那些超新星将无法向星际散播重元素离子。如果宇宙的常数更大一些,它将在形成星系之前就把自己炸得四分五裂。 上面举的每一个例子都暗示着存在许许多多包含每一种可能(每一种可能的宇宙属性)的平行宇宙。 第二层宇宙可能不是很好理解,俺准备就那个“时空维数”做做小文章,让第二层宇宙的纹理更清晰些。兄台们等会~ 10/09/23

简释·维度

在一些时候,会听到有人说起【3维】、【四维】之类的词语。 个人认为维度是一种空间的表述。比如说:一维指的是点,二维指的是面,而三维指的是二维堆积而成的体积,就是我们的世界(立体世界)。而四维指的是时空。五维以后的空间还是现在的大科学家的研究课题,应该还跟俺们这些平民没啥关系。 9/24

编辑本段第三类·量子平行宇宙

基本理论

在量子学的多世界理论(不用理它是什么东东,重要的是看后面的解释)中提到这些平行宇宙彼此之间都有着相同的起源,而这些宇宙彼此之间的基本物理定律相同,但物理常数可能会有所不同,而它们亦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而且这些宇宙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因此它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讯息互通,这些宇宙彼此之间的关系由它们之间的叠加态决定的。 叠加状态: 上一段中提到了“叠加”状态。所谓的叠加,大概就是说:平行宇宙是重叠在一起的。它们一重叠的状态存在的,就是在我们的这个世界(宇宙)中,叠加了无数的平行宇宙(就是说无数的平行宇宙重叠在一起,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无数份之一的一个平行宇宙)。 我们看不到其他的平行宇宙,因为我们重叠在一起了,由于我们这个宇宙的空间这能让无数的平行宇宙重叠存在,如果平行宇宙彼此之间分解出来,不再重叠,而是让各个平行宇宙之间可以取得联系,那么整个宇宙就可能变得极其混乱,不同的物理常数互相存在着(这是相当的恐怖的,举个例子:光在你家里可能比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的你的家快一点。)这些改变,可能会让不同的宇宙之间的物质互相影响,改变他们的本质,甚至引起一场恐怖的大爆炸,将所有的量子平行宇宙都毁于一旦。【此段为本人的个人假想,是全篇中最没根据的假想。】 存在和形成方式: 根据上一部分,量子平行宇宙是互相重叠的。 现在俺来说说这类的平行宇宙的形成。 根据这类的理论,量子平行宇宙是随时随地的、不知不觉地就会产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都会产生一个平行宇宙,就是说,每一件事会出现不同的过程和后果,而这些不同的过程和结果都产生了一个新的平行宇宙。比如说你抛一个骰子,骰子落地后,你看到的是1点朝上,而骰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有可能朝上。正在这个时候,就已经产生了许多个平行宇宙,每个平行宇宙中,这个骰子朝上的那一面都不同。(换一个例子:当我横穿马路的时候,在我的这个平行宇宙中,我可能是安全的走过去了,但就在我走到一半的时候,分解出了另一个相同的世界,在相同的那条马路上,我可能已经给撞死了。) 总知,量子平行宇宙说明了李宁的那句:一切皆有可能。 很多科幻电影都是根据这类的平行宇宙来篇故事的。 10/10/05 续·量子宇宙 上一篇对量子平行宇宙理论的基础理论、量子平行宇宙的分裂形成做了简要的论述。 本篇要说说量子平行宇宙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将上篇的一些理论观点加以更加详尽的表述。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一门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结构性质的基本物理学科。它的很大一个特征就是具有随机性。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电子,如果是自由电子,就是说它有可能出现在空间中任何一点,每点几率相等。如果被束缚在氢原子里,并且处于基态(就是正常情况下),那么它出现在空间任何一点都有可能,但是在波尔半径(氢原子核外电子基态轨道的半径)处几率最大。对于你自己也一样,你也有可能出现在月球上,但是和你坐在电脑前的几率相比,是非常非常小的,以至于不可能看到这种情况。这些都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是说明了一些客观的随机可能性。 量子力学形成后,引起了爆炸性激烈的争论。这种理论指出,宇宙并不是牛顿经典力学规率描述的那样(就是说物资运动不再遵守牛顿力学的理论)。决定宇宙状态的是一个叫波函数的数学研究对象。 所谓波函数,就是用来描绘空间中某点某时刻可能出现的几率(既是物体在某地某时刻出现的几率)的函数。这种几率也叫做:物质波。

薛定谔猫&叠加状态:

由上面的波函数可以得出:当我们没有对一件物体进行任何的观察时,我们对其状态便一无所知,在这种让人无法了解到其状态的时候,它的状态便存在着很多可能,这种多状态的存在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叠加状态。 以前有一个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用一只猫,它被封在一个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药。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α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猫必死无疑。这个残忍的装置由薛定谔所设计,所以此猫便叫做薛定谔的猫。 由于这种放射性原子的衰败是纯粹的几率性的,所以如果人们不去打开密室观察那只猫,那么人们对猫是死是活全然不知,此时,猫就处于被毒死&没被毒死(狭义来说)的叠加状态。而当我们去打开密室时,才能看到猫是死是活。 最初有人为解释这种从未知到观察得知的过程,提出了无聊的假设:当有人试图观察时,波函数立即“坍塌”成经典理论中的某种确定状态。这个附加假设能够解决观测发现的问题,然而却把原本优雅和谐统一的理论变得七拼八凑,失去统一性。 上一段提到的假设无疑是很夸张的,虽然也有那种可能,但我更愿意接受另一种:一些学者指出“波函数坍塌”的假设完全是多余的。纯粹的量子理论实际上并不产生任何矛盾。它预示着这样一种情形:一个现实状态会逐渐分裂成许多重叠的现实状态,观测者在分裂过程中的主观体验仅仅是经历完成了一个可能性恰好等于以前“波函数坍塌假设结果”的轻微的随机事件(就是指随机事件)。这种重叠的传统世界就是第三层多重宇宙。 (就是说:“波函数坍塌”的说法中,我们观察一切是由于“波函数坍塌”产生的随机景象。而另一种说法是说:我们观察到一切是与我们这个宇宙融合在一起的,并没有发生那种无数局域性的坍塌) 需要说明的是:先前所提到波函数坍塌假说并非量子平行宇宙的理论,而是量子平行宇宙的反面理论。 后者提到的分裂理论才是平行宇宙的基础。

鸟和青蛙的比喻:

下面我要引用和简化原资料中提到的鸟和青蛙的比喻: 物理学家们站在外部的视点,好像飞在空中的鸟审视地面;而物理学家描述的世界里的观测者则站在内部的视点,就好比被鸟俯瞰的一只青蛙。 在鸟看来,抽象量子世界内部却包含了大量平行的世界。它们一刻不停的分裂、合并,如同经典理论无法描述的一堆量子现象。在青蛙看来,观察者感知的只有全部真相的一小部分。它们能观测到自己所在那个第一层宇宙。 每当人们被问及一个问题、做一个决定或是回答一个问题,他大脑里的量子作用就导致复合的结果,诸如“继续读这篇文章”和“放弃阅读本文”。在鸟看来,“作出决定”这个行为导致该人分裂成两个,一个继续读文章而另一个做别的去了。而在青蛙看来,该人的两个分身都没有意识到彼此的存在,它们对刚才分裂的感知仅仅是经历了个随机事件。他们只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决定,而不知道同时还有一个“他”做了不同的决定。

希尔伯特空间:

看了上面举得例子,然后来联系第一层平行宇宙来论述:上面举得例子同样出现在第一层平行宇宙中。但在第一层平行宇宙中,你与另个相同的你距离十分的遥远。而在第三层平行宇宙中,你的分身则住在另一个量子分支中,你和他之间的世界被一个叫做希尔伯特空间的无限维度空间可开了。 抱歉的是,由于本人的知识贫乏,无法看明白有关希尔伯特空间的资料,更不用所对其进行解释了。 所以在这里只能暂且把希尔伯特空间简单理解成一个划分各个量子世界的无限维度空间。 然而量子平行宇宙与第一类平行宇宙的区别,正在于这种特殊的空间。

并非无限

由上面得知,量子平行宇宙和第一层、第二层平行宇宙的差别在于他们之间的划分存在方式。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量子宇宙分裂过程并不只产生一个独一无二的结果,而是所有可能结果的叠加。这些结果之后按自己的方向发展。也可以说,第三层多重宇宙并没有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上增加任何新东西,只是它们更加难以区分的复制品罢了--同样的老故事在不同量子分支的平行宇宙间一遍遍上演。 由量子平行宇宙的分裂理论得知,由于分裂的频繁,在短时间内,平行宇宙就会分裂成n多的层次。随着时间流逝,宇宙的数目会以指数方式暴涨吗?然而答案是否定的。在10^8开温度以下,这些量子状态的总数大约是10^(10^118)个,即最多这么多个平行宇宙。这是个庞大的数目,却很有限。 以我们人的视点看来,量子世界的分裂相当于从这10^(10^118)个宇宙中的一个跳到另一个。现在你正处在宇宙A--此时此刻你正在读这句话的宇宙里。现在你跳到宇宙B--你正在阅读另一句话那个宇宙里。宇宙B存在一个与宇宙A一摸一样的观测者,仅多了几秒中额外记忆。全部可能状态存在于每一个瞬间。所以,时间的流逝很可能就能理解成这种跳跃过程。 10/07

编辑本段第四层·其他数学结构

在原论文里,第四层平行宇宙的标题是:其他数学界构。 人们都能理解到:数学是一个永久存在的不变实体。他甚至在宇宙还没形成的时候,就存在了。数学可以说超乎于时间和空间之外。人类对于数学,只能用“发现”来描述,而不能说“发明”。引用一下百科里的解释:“不管谁学到的都是完全一样的东西。如果一个数学定理成立的话,不管一个人,一台计算机还是一只高智力的海豚都同样认为它成立。即便外星文明也会发现和我们一摸一样的数学界构。” 由于这种独特的地位,我们暂时把数学假设成构成宇宙的基础,和介于数学的对称性(比如说数轴、函数之类的)。而且每一种数学结构都确实存在着,那么,每一种数学结构都有与之相关的平行宇宙。 简单的说,由于数学的对称性,根据概率计算和人择原理(我在第二层提到过),那么就会存在着相当多的对称平行宇宙,然而这与第二层平行宇宙的概述相似,关键在于,数学家们还在继续为这些数学结构分门别类,而他们最终应该发现,用来描绘我们世界的那个数学结构将会是所有符合我们观测结果的结构中最简单那个。 而学者们期待在分门别类和研究当中得到的,就是那种用来描述所有宇宙的“简单数学结构”。这种东东,将代替所有我们这个平行宇宙的自然法则(包括经典力学之类的、对这个世界的理论描述)。本人认为,这种结构理论,大概就是现在有些学者研究的M理论。当然,这也只是他们的研究期望,毕竟,要是真的存在如此多的无法被我们观测到的平行宇宙,我们何从将他们进行详尽分析呢? 然而,我们暂时观测到的宇宙,在以宏观的角度去看,她是简明的,整洁的(也可以说成是一种奇妙的美丽),数学结构趋向于越简单越好,那些复杂的附加公理无疑破坏了简洁。即使这些研究刚刚开始,将面临好多的严峻考验,但是能发现一种代替掉无数繁杂公理的理论,无疑也是对人类充满诱惑的。 下面,引用原文的句子,来结束我对第四层平行宇宙的简述:“也许我们将逐渐习惯宇宙的奇妙而终将发现这种不可思议的奇妙正是它魅力的一部分。”

标签:宇宙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nswer/44519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