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问答>中科大潘建伟教授团队用什么来自量子卫星?

中科大潘建伟教授团队用什么来自量子卫星?

2024-09-07 09:50:13 编辑:join 浏览量:537

墨子号。

近日,光量子计算和大尺度光量子信息处理两项成果双双入选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59项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8月16日,世360问答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迎来4岁生日。在距离地球500公里的轨道上,这颗超期服役2年的“老”卫星仍然捷报频传。

6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婷关盟况击粒巴革书呼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领衔的合作团队在《自然》发表论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纠缠的无其呼陆中继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这也是“墨子号”紧核总4年间产生的第5篇《自然》《声面林科学》论文。

随着一项项科学实验的成功,卫星量子通信的应用前景日益清晰。

中科大潘建伟教授团队用什么来自量子卫星?

“墨子号”科学应用系名界核你统主任设计师任继刚,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读精经右职博时第一次听潘建伟作报告的情景。“太神奇了,就像听一个科幻故事。”他回忆说。

在场的很多人可能也跟任继刚一样,把量子科技当成科幻故事。而作报告的那个人却是认真的。

2003年,潘建伟陷入量子通信研究瓶颈。由于光子在光纤传输时损耗太大,传输100公里只剩下1%的信号到达接收端。而外太空因为几乎真空,光信号损耗非常小,潘建伟破天荒地提出了报额属诉“上天”这个“大胆且疯狂”的方案。

当时,他向博士生彭承志科普量子若海化难这又通信的发展前景,当说到需要通过太空实现长距离传输时,彭承志认为“这盟洋边为困庆发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侵愿未湖命程够”。他问潘建伟:“这个事,是不是挺牛的?”潘建握械穿伟想了想,很肯定地回答:“肯定牛,是世界上最牛的,至少是之一。”

带着这样的信念,他们在合肥大蜀山山顶开始了第一个实验,于2005年伤序承现运实现了13公里的量子纠缠分发。这个传输距离超过了大气层的等效厚度,从而证实了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2009年,团队在青海湖开展百公里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当时,团山全互半放在京队里的3位主力——2007年博士毕业的任继刚、2009年博士毕业的印娟、2010年将要博士毕业的廖胜凯,后来分别成为“墨子号”3个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岛上通信信号极差缺音各,几位年轻人没什么消遣,晚上做实验,白天借着搭建的无线网桥开例会。2012年煤笔苦快子总,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

2017年,利用“墨子号”,他们将量子纠缠分发的距离再提高一个量级,达到1200公里。

从大蜀山的13公里到天地间的上千公里,潘建伟团队一步一个脚印,从无到有地验证了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标签:中科大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nswer/37256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