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大自然,在一个特定的坐标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大兴安岭,着火了。似乎不是谁战胜谁那么简单的问题,但是,媒体人却要义无反顾地看清这个问题。于是,两个义无反顾的男人——本报特派记者李卫华、闫化庄义无反顾地赶赴北疆。在那个森林的生死场,在那个扑火英雄的生死场,在那个采访者必须踏足的生死场,他们奋战5天4夜,穿越大兴安岭火场,在1998年5月26日为本报读者带来了前线“写真”。 7年过去了,但当年许多人仍然记得5月18日新华社的那条电讯——《大兴安岭发生重大火灾过火面积已超8000公顷》:“5月13日下午1时,内蒙古兴安盟境内的大兴安岭林管局阿尔山林业局兴安林场起火,引发重大森林草原大火。目前,大火已烧入呼伦贝尔盟境内的柴河林业局施业区,到记者发稿时,火势尚未得到控制……” 一把火,一把仅次于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大火,让世人瞩目、震惊。李卫华和闫化庄到达内蒙古扎兰屯市时,从阿尔山地区启并扑来的森林大火,正向柴河逼近!争分夺秒奔向主火场!——这个念头撞击着他们。 风餐露宿,几经周折,他们终于找到柴河地区防火指挥部,当时,大火已烧到柴河林业局施业区的兴安林场,火场呈散点状分布,很难确定具体方位。当天下午,一辆破吉普车载着他们,驶向柴河林业局兴安林场大片的原始森林,驶向当时火势正凶猛的地方。 吉普车在原始森林中穿行10公里后,司机不敢悄衡迹再向前开了,李卫华和闫化庄只好步行。 不久,他们闻到了烟味。这烟味越来越呛。 他们继续前进,隐约间,听到风力灭火器发出的“轧轧”声。 他们继续向前,隐约间听到树干的断裂声!再向前,听到清脆的噼啪声之后,是沉重的声音,这是烧断的树干落在腐殖层上发出的声响。他们一直走到了火场,面前是火舌在飘飞,山坡已被烧红了一半。一段半人多高、断了腰身的粗大树桩,迎风扯出长长的火舌,呼呼作响…… 他们随手拽过一根树枝上前扑火。火借风势越烧越大,烤得他们脸上生疼。风向忽然变了,脚下的茅草被烤黄,他们落荒而逃,“撤离”山坡。 火随风卷,逼近山脚。那里,一簇簇杜鹃正艳,一棵棵松木参天。顷刻之间,一切都将化作灰烬。他们不由得想起一位山民“这是老天爷的报应”的话,进而想:人类,面对这苍茫逶迤的拦银大兴安岭,面对这神山圣水,你所攫取的,是不是太多太多…… 经过6000多名扑火勇士9个昼夜的奋力扑救,内蒙古阿尔山森林大火明火终于全部扑灭。 7年过去了,李卫华他们一直想重返他们曾经穿越的火场,“那里,应该又是一片郁郁葱葱了吧”。首席记者刘忠文阎化庄图 责任编辑:李胜利 相关推荐
标签: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