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横裂实际上又回到腭裂和唇腭裂,腭裂和唇腭裂只是面裂其中的一种,面裂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腭裂和唇裂,但临床上也能见到面横裂和面斜裂。面横裂是嘴的口角,患侧显得比健侧宽得多,从专业术语上是指上颌突和下颌突融合不佳,造成一侧口角小一侧口角大,特别口角大的畸形,此情况对面型影响较大。面斜裂是从上唇一直裂到眶下,这对面型破坏较大,此畸形就一定要手术除唇腭裂以外的面部先天性裂,相对于唇腭裂少见。发生率仅为0.012%,占全部面部裂(含唇腭裂)中的9.5%~34%,其中男性的发病率多于女性,左侧裂的发生率高于右侧,白种人的发纤轿漏生率又高于其他人种,75%的面裂合并有其他并发畸形。症状体征1.面中裂 属Tisser分类中的第0号颅面裂畸形。其中最常见的面部软组织裂是上唇正中裂和鼻的畸形,以及下唇正中裂。上唇正中裂是指上唇中线裂开或仅有皮肤和黏膜组织相连的隐裂。上唇正中裂有多种临床表现,轻者仅表现为在唇红缘上有裂迹,此多系受与鼻小柱相连的韧带牵拉所致。上唇全部裂开时,唇系带则分别位于裂的两侧,中切毁烂牙间隙过宽,同时可有前颌骨间裂,两个前鼻嵴和前牙向中线倾斜。鼻呈分叉状,鼻小柱较宽,有时鼻孔闭锁呈两侧不对称,鼻翼软骨及侧方软骨均向外侧方错位且发育不全,表现为分叉鼻还伴有中央沟。有学者曾解剖发现这是因为在额骨与鼻翼骨间的皮下有一条很厚的纤维肌带,牵拉鼻小柱上仰。鼻骨变宽、变平且厚,鼻中隔增厚,或变为两个,或缺失,上颌骨的发育尚可。下唇正中裂可以仅限于软组织裂,轻者在下唇也仅表现有一切迹。重者不仅下唇裂开,并有下颌骨联合处裂,甚至舌骨、甲状软骨和胸骨均有畸形,舌前部分叉等。2.面斜裂 属Tisser分类中的第3、4、5号颅面畸形中的面颊部畸形,下面分别加以描述。在第3号颅面畸形中的面斜裂源于中鼻突、侧鼻突与上颌突的融合后破裂或未融合所致。面斜裂可以是单侧或帆派双侧,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的。位于患侧内眦与鼻翼旁,故鼻翼有缺损,鼻翼上移靠近患侧内眦,鼻泪管异常,所以易并发感染。眼部畸形明显,内眦向下移位,下眼睑缺失,影响其对眼球的保护作用。内眦韧带发育不全,且有错位。其骨性裂往往波及到同侧上颌侧切牙与尖牙和梨状孔间。鼻腔与上颌窦无骨性分隔,无上颌骨额突等。面横裂 属Tisser分类中的第7号颅面畸形,也称第一腮弓综合征、单侧颜面发育不全、面侧裂等,是较常见的一类颜面畸形。发生率在1/3000~1/5000。有轻度颜面不对称,外耳畸形和下颌骨的形态异常,有时有不明显的耳赘。面部裂隙可以从口角裂至外耳,但一般裂隙不超过咬肌前缘。触诊时可发现颊部皮下有水平位的沟状凹陷至外耳前上方。可以伴有中耳、内耳畸形,下颌骨、上颌骨、颧骨和颞骨等形态异常。同时患侧腮腺或导管可以缺失,第5和第7脑神经也可受到影响,软腭和舌发育不全,下颌升支、髁状突和颧弓甚至缺失。因上颌骨发育不全和下颌升支的垂直高度不足,致咬合面向头侧倾斜。
标签:横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