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艺妓是在吃饭的时候一旁弹曲子、跳舞的表演者。
艺妓是卖艺为主,卖身为辅、妓女(也叫游女)是卖身为主卖艺为辅。
因为古代的艺妓与游女的定义很模糊,查的严的时候她们是艺妓,查手辩的松的时候她们是游女。但是近代以后艺妓是只卖艺不卖身的----至少明着上不卖身。
按照《日本大百科全书》上的讲解,艺妓的日语叫''芸妓(げいぎ)''也叫''芸者(げいしゃ)''、''芸子(げいこ)''。
是一种在宴会、宴席上表演''伎芸(ぎげい)''的职业,而这个“伎芸”是指演奏乐器、跳舞等内容。
这种职业起源于平安时代末期至室町幕府时期的舞蹈“白拍子(しらびょうし)”,而“白拍子”来自于祭祀神灵的宗教性质舞蹈“大和猿乐(やまとさるがく)”。
“白拍子”原本是一种高雅的贵族舞蹈,在寺庙里表演给和尚(当时和尚都是贵族出身)与公卿、皇室看的东西,非常的高大上。其特点是由女性表演者穿上男装----比如戴上男性贵族的帽子“立乌帽子(たてえぼし)”、
立乌帽子
穿上男性贵族的衣服“水干(すいかん)”
水干
佩戴上男性贵族的太刀,
合三为一,就成了大致这样。
或许有人会问,咦?这不就是女扮男装跳舞吗?没错!这的确就是女扮男装跳舞,此时的白拍子还有一个别称叫“男舞(おとこまい)”
此但是时的“白拍子”与色情一点都不沾边。不过后来就逐渐变味儿了。
公元1467年,日本爆发了著名的应仁之乱。
多位军事实力强大的大名一共集结了27万大军在京都,他们无视室町幕府与皇室的调停,在京都市区内展开了一场长达十年的厮杀,而当时京都的人口不过才20万出头。
战争结束后,原本繁华的京都满目疮痍,成为了一片废墟。幕府与皇室的威严跌落谷底,甚至天皇和太上皇都不得不跑到将军家里避难,而将军自己也不好过,大量典籍与藏书被毁,穷的只能靠百姓救济,不少因战争而家徒四壁的贵族公卿不得不底下高贵的脑袋,变卖家产或者去给其他当年自己压根瞧不起的大名去当家庭教师以求度日,甚至搞出了“洛中游女屋”这种东西-----没错,这就是贵族的女眷当妓女、以此来在乱世中养家拦薯败糊口的地方。
由于当时的从业者都是贵族家庭里出来的,所以自然而然会表演白拍子这种贵族艺术,不过此时的白拍子已经变了味,成为了“大爷、过来玩嘛”这种招揽嫖客的工具。
随后到了宽政年代,幕府将军德川家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他的要求下,对游女屋这种色情场所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妓女们逐渐分化成了只卖身不卖艺的游女与只卖艺不卖身的艺妓-----当然这话也不能说的太绝对了,道理你懂的。
德川家齐
但是好景不长,德川家齐死后,娼妓之风又死灰复燃,因为许多游女苦于幕府的严厉措施而接不到客,于是她们想了个办法,装扮成了卖艺不卖身的艺妓,前往回头客的家里或者旅馆里或者船上从事“服务”。
对于这种乔装打扮过的游女很难与真正的艺妓区分,因为游女们出门随身携带的是乐器,并且也会演奏一些简单的曲子,况且她们原本就与艺妓是同事,所以装起艺妓来轻车熟路。
有意思是的,正式将游女与艺妓完全区分开来的竟然是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渐向西方国家学习,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艺妓这种简颤精通表演艺术的职业逐渐受到了重视,许多游女们发现光靠卖身子挣不了几个钱,反而那些练唱歌跳舞的艺妓们表演一次的费用远远高于自己,这就促成了大量游女转变为艺妓,这时候游女与艺妓才真正的走上了两条路。
虽然此时的艺妓越来越高大上,逐渐向交际花发展。再加上明治时代“艶歌”逐渐流行(也就是后来的演歌),所以一小部分逐渐向演艺明星方向发展。
但还是有一部分底层的游女继续重操旧业,这也是日本在二战前
标签:艺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