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笄[guān
jī]
读音:guàn
ji
固定冠的簪子。《宋史·礼志十八》:“冠笄、冠朵、九翬四凤冠,各置于盘,蒙以帕。”
1.指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举行的冠礼、笄礼。《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只害坐治反别男女也。”
郑玄
可题众地古念型溶全由算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
2.指成年男女。
清
陈康祺
《燕下境广右族二黄道绝训术乡脞录》卷八:“
戴七搞作道危解态名世
大逆,法至寸磔,族皆弃市,未及冠笄者,发边。”
3.梳头戴帽,指僧尼还俗记钟省稳力年差。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高卫杆卷五:“
后主
曰:‘僧尼犯淫,使其冠笄。’乃是遂其所欲,姑令礼佛自忏。”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标签:冠是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nswer/31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