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文革”时期中知识分子代称
因为“文革”中以阶级斗争为纲,斗争的对象是瞎迹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还有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排在斗争和改造对象的第九位,第一位是地主,第二位是富农,老九的地位如此卑贱低下,因而在老九的前面往往冠以“臭”字,呼作“臭老九”。
“臭老九”概念起源于蒙元,而这个词汇最早见于清嘉庆年间,但流传不广。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文革”之风狂起,“臭老九”其名远扬。全国各地造反派大做文章,一大批知识分子被批斗劳动改造,有的甚至命丧黄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磨弊并“臭老九”大多恢复名誉,重新走上新的岗位,为祖国做贡献。
扩展资料:
对于7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来说,“臭老九”一词并不陌生,它是20世纪六七十年卜蚂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名词。这顶文革时期发明的“桂冠”,中国知识分子戴了近20年之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的处境跌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知识分子被冠上“臭老九”的头衔。人们对知识分子的反感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一连串的群众运动把知识分子残存的一点尊严毁灭殆尽,相当一部分被迫害致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九
标签: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