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问答>川崎病的症状

川崎病的症状

2023-08-16 21:02:27 编辑:join 浏览量:601

川崎病的症状

1川崎病的症状

急性期: 出现以下症状时为此病的急性期,大概是由发病开始后约10天。通常是以突然高烧开始,接着陆续出现皮肤疹等症状。

症状包括主要的和次要的症状,这些症状不是同时出现,也不会按一定顺序来出现。

主要症状是指底下六点,主要症状也是诊断的依据:

1.持续高烧5天以上,有时可长达2到3星期。

2.两眼球的结膜充血,但无分泌物。

3.颈部淋巴腺肿大,通常大于1.5公分。

4.口腔黏膜发炎: 嘴唇发红转为干燥裂开出血、草莓舌、咽喉发红。

5.躯干出现皮肤疹:身体可能出现各种不同形态的红疹。

6.手掌、脚掌的变化:初期手掌、脚掌发红、肿胀,在约十天后在由指端趾端开始脱皮。

(脱皮为亚急性期的开始)

次要的症状:在急性期可能合并其他次要的症状包括:

腹泻、呕吐、腹痛、 咳嗽、流鼻涕、急性关节炎、无菌性脑膜炎、 胆囊水肿、无菌性脓尿、以前接种卡介苗处出现红肿等。

手指、脚趾、肛门周围开始脱皮,即进入亚急性期 ,约发病十天后 (11-21天) 。在此期发烧、口腔黏膜、皮肤疹、淋巴腺等急性期变化渐渐消失。

进入亚急性期后,虽然急性症状消失了,但仍然要持续警觉追艒,因为还是有可能发生心脏血管病变。

追艒3个月如果仍没有心脏血管病变出现,一年后再追艒一次。如果有心脏血管病变,则必须追艒至心脏血管病变完全恢复为止。

2川崎病有哪些表现

一般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热,呈弛张热或持续性发热,持续1~2周,多为7~10天,平均最高温度达39~39.9℃。数日后,躯干尤其会阴部出现多形性红色斑疹,亦可呈荨麻疹样皮疹,有瘙痒感,但无水疱或结痂。四肢远端变比较典型。

在发病后第1周指甲或趾甲近端苍白(不完全性白甲病),手掌及足底出现红斑,手脚弥漫肿胀,皮肤常绷紧较硬,压之无凹陷。约于起病后10~15d,甲周、手掌及足底开始脱皮;有时表皮呈簇状脱落,下方露出新的正常皮肤。约2个月后指甲和趾甲常出现横沟。整个病程持续2~12周,并往往伴有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

比较严重的表现是约于发现第10日,当皮疹、发热和其他急性期症状开始消退时发生心脏炎。患者面色苍白、发绀、乏力、胸闷、心前区痛、心音低钝,心尖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奔马律或早搏。经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放射线检查约50%病例发现心脏损害,包括急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采用无创伤性检查发现20%病人因冠状动脉炎而引致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在起病最初4周检出率最高,以后逐渐减少。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瘤约达60%。冠状动脉瘤直径小于8mm者可以退缩;大于 8mm者不能退缩,容易发生冠状狭窄或闭塞,而引起心肌梗塞。必须指出,心脏炎与冠状动脉瘤的形成相互无关。

其他表现尚有主要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肿痛、虹膜捷状体炎、中耳炎、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腹痛腹泄等。

少见的表现有肝炎、胆囊水肿、肠麻痹及肠出血、胸腔积液、肛周皮肤潮红、脱皮以及颅神经麻痹和脑病等。

3川崎病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特点是起病初即表现为发热,而且多为高热,体温常常达39℃以上,而且持续高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在高热过程中,患儿可出现双眼球结合膜充血(眼睛红),口唇干裂,舌乳头充血并且突起,状似杨梅。同时,躯干可出现多形性红斑,类似猩红热皮疹。在急性期,手足会出现坚实性肿胀,持续一周左右,在指趾的末端沿指甲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脱皮。颈部淋巴结多有肿大。

相当多的患儿在早期出现心肌炎和心包炎体征,有的患儿可见心脏扩大,或可见冠状动脉受侵。伴发冠状动脉受侵、心肌炎或心包炎的患儿病死率很高。

对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患儿,在急性期应给予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在发热期剂量应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mg计算,热退后剂量可减半,以后逐渐减量,持续应用2~6个月。

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阻塞。

中药对本病的治疗亦有很好的效果。

在发热期,中药应以清热解毒法治疗为主,并配合应用活血化瘀药。在恢复期,中药应侧重滋阴清热。

4如何及早识破小儿川崎病

川崎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每年的4~5月及11月至次年1月时发病率最高。

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及淋巴结。累及皮肤时出现皮疹、手指和脚趾脱皮、肛门周围脱皮;累及黏膜时出现白眼球充血;累及淋巴结时出现颈部、腋下等淋巴结肿大。

目前,川崎病的病因还未完全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即人体对侵入的病原体产生的一种过分反应,造成了人体组织的自身损伤。

近几年来,由于对该病的认识逐渐提高,诊断水平也大大提高。

川崎病感染后,表面上看是引起皮肤、黏膜及淋巴结病变。其实,更严重的是还会引起全身急性中、小动脉炎,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及血小板继发性增高。

最严重的危害是在患病的中后期,容易发生大、中动脉损伤,尤其是引起冠状动脉瘤。

另外,血管内膜损伤会使血小板继发性增加,也很容易导致血管栓塞形成,严重时甚至造成心、脑栓塞。

因此,川崎病是小儿最严重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

5川崎病怎样治疗

一、西医

一、急性期治疗: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

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1、丙种球蛋白 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2~4小时输入,连续4天;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分3~4次,连续4天,以后减至5mg/kg•d,顿服。

2、阿司匹林 服用剂量每天30~100mg•kg,分3~4次。

服用14天,热退后减至每日3~5mg/kg,一次顿服,收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皮质激素 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皮质激素。

强地松,口服,成人开始15mg~40mg/日,需要时可增至60mg/日,分次服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维持量5mg~10mg/日。

1、恢复期治疗

1、抗凝治疗 服用阿司匹林每日3~5mg/kg,1次服用,至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如无冠状动脉异常,一般在发病后6~8周停药。对遗留冠状动脉慢性期病人,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并密切随访。

有小的单发冠状动脉瘤病人,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3~5mg/kg·d,直到动脉瘤消退。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用潘生丁每日3~6mg/kg,分2~3次服。有巨瘤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用口服法华令抗凝剂。

2、溶栓治疗 对心有梗塞及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静脉或导管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给药,促使冠脉再通,心肌再灌注。

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20000u/kg,继之以每小时3000~4000u/kg输入。冠状动脉给药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1000u/kg。也可用链激酶,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入链激酶10000u/kg,半小时后可再用1次。

以上药物快速溶解纤维蛋白,效果较好,无不良反应。

3、冠状动脉成形术 近年应用气囊导管对冠状动脉狭窄病例进行扩张,已获成功。

4、外科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适应证为:

①左主干高度闭塞;

②多枝高度闭塞;

③左前降支近高度闭塞。对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内科治疗无效,可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

5、发生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应予相应治疗。

二、中医

1,中药治法:

1、) 对于病发急骤,持续高热,不恶寒,或微恶风,口渴喜饮,无汗,咳嗽,目赤咽红,手掌足底潮红,面部、躯干部初见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舌红,苔薄白,脉浮数的症状。则需疏风清热,透邪解毒。

[方药] 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各12克,薄荷7克,牛蒡子、玄参、青黛、芦根各12克,生甘草7克。

手足掌潮红者,加生地、黄芩;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加川贝母、羊乳根,热势较高者,加生石膏。

2、 )对于壮热不退,昼轻夜重,烦躁不宁,或嗜睡,肌肤斑疹,咽红目赤,唇干赤裂(口腔黏膜充血,双眼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关节肿痛,手足硬肿脱皮,舌红绛,状如杨梅,苔薄,脉数有力的症状。

则需清气凉营,解毒护阴。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黄、丹皮、玄参、知母、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各6~12克,生石膏12—16克,淡竹叶7克.仍有表证者,加重金银花、连翘的用量,阴液已耗,加鲜石斛、麦冬、天花粉等,兼有腑实证者,用生大黄通下。

此外,此阶段还可选用清营汤、化斑汤、犀角地黄汤等。

3、)对于低热留恋,咽干口燥,唇焦干裂,指趾端脱皮,或潮戏脱屑,纳食不香,舌红少津,脉细数的症状。则需清涤余热,养阴生津。

[方药] 竹叶石膏汤加减:生石膏12克,淡竹叶7克,炒栀子、北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鲜芦根各12克,生甘草7克;或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4、)对于身热已退,倦怠乏力,动则易汗,口渴喜饮,或心悸舌红少津,苔薄白,脉细弱或不整的症状。则需益气养阴。

[方药] 生脉散加味:太子参(或党参)、五味子、麦冬、生黄芪、炒白术、生山药、石斛、生稻芽各6-12克。

纳呆者,加山楂肉,口腔溃疡者,用锡类散吹口或涂拭。

标签:川崎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nswer/27005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