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问答>《黄帝内经》心理治疗诸法

《黄帝内经》心理治疗诸法

2023-08-15 12:12:56 编辑:join 浏览量:621

《黄帝内经》心理治疗诸法

所谓心理疗法, 是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因素影响患 者的心理, 用以减轻或消除身体疾病、 恢复健康的治 疗方法。在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黄帝内经》 中, 虽然没 有 “心理疗法” 这一名词, 但与之相关的记载却堪称丰 富, 值得探究; 又因其书汇编于西汉中后期

, 文字古 奥, 本非心理疗法而被学者误认作心理疗法者时亦有 之, 不得不辨。故不揣浅陋, 据经中所论, 略述其要。 《内经》 心理治疗诸法1 情志相胜法虽然情志变化极为杂, 但 《内经》 借助五行学说将 其与五脏学说相联系, 确立了其间的相胜关系, 此即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所云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 怒悲忧恐” “怒伤肝, 悲胜怒” “喜伤心, 恐胜喜” “思 伤脾, 怒胜思” “忧伤肺, 喜胜忧” “恐伤肾, 思胜恐” 。 根据这一理论, 当情志过激导致脏气失常发生疾病 时, 医家自然可利用情志的五行相克关系, 采取必要 的措施诱导出其 “所不胜” 的情志, 以治疗由原致病情 志变化引起的疾病。在 《内经》基础之上, 后世医家发挥甚多, 恕难 一一俱举, 仅举张子和相关论述, 以资参考: “悲可以 治怒, 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 喜可以治悲, 以谑浪亵狎 之言娱之; 恐可以治喜, 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 怒可以 治思, 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 思可以治恐, 以虑彼志此 之言夺之。凡此五者, 必诡诈谲怪, 无所不至, 然后可 以动人耳目, 易人视听。若胸中无材器之人, 亦不能 用此五法也。 ” ( 《儒门事亲 · 卷三 · 九气感疾更相为治 衍》 ) 其中末二句确含至理, 尤其值得重视。2 开导劝慰法此法是针对患者具体病情与心理状态, 用语言交 谈的形式进行开导劝慰, 以消除患者顾虑, 纠正不良 情绪, 达到治疗目的。从 《内经》 相关论述来看, 古医 家对此法颇为重视。如 《灵枢 · 师传》 说: “黄帝曰: 胃 欲寒饮, 肠欲热饮, 两者相逆, 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 人, 血食之君, 骄恣从欲, 轻人而无能禁之, 禁之则逆 其志, 顺之则加其病, 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 人之情, 莫不恶死而乐生, 告之以其败, 语之以其善, 导之以其所便, 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 恶有 不听者乎? ” 此论述明确提出开导劝慰要遵循因人制 宜的基本原则, 确立了从 “其败” “其善” “其所便” “其 所苦” 四个方面着手的操作规程, 而 “虽有无道之人, 恶有不听者乎”一句还表明此法并非凭空杜撰, 而是 基于大量成功的案例之上。此法既可用于精神疾患, 也可广泛用于躯体疾病, 尤其是饱受痼疾折磨的患 者, 更当兼用此法。3 顺情从欲法此法或称顺意疗法, 是顺从患者意志、 情绪, 满足 患者心身需求, 以释却心理病因的一种疗法, 主要用 于由情志不遂引起的心身疾病。 《灵枢 · 师传》 说 “顺 者, 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 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 也” , 明确提出治疗疾病并非仅仅是恢复阴阳气血之 顺, 还要重视恢复患者情志之顺。如何才能使患者 “顺 其志”呢?《素问 ·移精变气论》用 “闭户塞牖, 系之 病者, 数问其情, 以从其意” 为医者指明具体的操作规 范, 那就是: 医者要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与隐私, 问诊 之时要让无关人员回避, 要认真聆听患者的诉说, 了 解其思想动态, 顺从其意, 满足其合理要求, 使之保持 良好的心态, 以利于康复。需要注意的是, “以从其意” 并非毫无原则的满足, 对于患者不合理诉求, 宜配合 开导劝慰之法, 以期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4 暗示制神法此法是用含蓄、 间接的方式对患者心理产生影 响, 使患者直觉地接受医生治疗,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素问》 中至少有两例关于此法具体运用的记述: 其一 是 《针解》 强调医者诊病时要做到 “欲瞻病人, 目制其 神” , 认为以目光注视患者即可对患者之神产生影响, 进而 “令气易行” , 提高疗效; 其二是 《调经论》所云 “按摩勿释, 出针视之, 曰我将深之, 适人 (郭霭春等校 作 “入”

, 下文从之) 必革, 精气自伏, 邪气散乱, 无所 休息, 气泄腠理, 真气乃相得” , 认为医者利用 “按摩勿 释” “出针视之” “曰我将深之” “适入必革” 等言语、 动作、 表情种种暗示, 影响了病人的精神状态甚至是 气血的循行, 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这或许是 中医学中运用暗示疗法的最早经典案例, 值得回味。 应该指出的是, 我们不可夸大暗示转移法的作用, 如 所谓 “信则灵, 不信则不灵”的说法无疑是应该批判 的。5 大惊下气法此法在经中仅一见, 即 《灵枢 · 杂病》 所云 “哕大惊之, 亦可已” 。哕即呃逆, 其基本病机是胃气上逆。 此以大惊治之, 似可大惊有下气之功释之。辨疑三则这里所说的辨疑, 指的是对易被学者误认为心理 疗法范畴的 《内经》 相关语词 “惊者平之” “祝由” 与 “移 精变气” 三者加以考辨, 以祛学者之疑。

1 惊者平之此语出自 《素问 ·至真要大论》 , 明 ·张介宾注云: “平之, 安之也” 。据此, 学者多理解为其意为惊悸怔忡 之类疾病当用安神定志之法加以治疗, 结合上下文来 看似更妥贴。然张子和独谓: “平谓平常也。夫惊以 其忽然而遇之也, 使习见、 习闻则不惊矣” 。 ( 《儒门事 亲 ·卷三 ·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 )故有学者据解释说 这是 “把致病因素转化为治疗手段” “让患者接触不 利的刺激因素, 提高适应能力, 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 素发生敏感, 达到治疗目的” 的一种方法, 将其与 “现 代心理治疗中的系统脱敏法”相等同 。事实上, 张 子和的解释于医理虽通, 然却犯了 “增字为释” 这一训 诂学大忌, 绝不可取。故此, 以 “惊者平之” 为心理疗 法之说亦不可从。

2 祝由经中关于祝由的记载主要见于 《素问 ·移精变气 论》 与 《灵枢 ·贼风》 。 《素问 ·移精变气论》云: “古之 治病, 惟其移精变气, 可祝由而已” , 而 “当今之世小病必甚, 大病必死, 故祝由不能已” 。 《灵枢 ·贼风》 云 “先巫者, 因知百病之胜, 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 可 祝而已也” , 也认为祝由在古时是广泛使用的治疗手 段。大概是因为王冰曾经以 “祝说病由” 解释 “祝由” 的缘故, 医家每将其视作心理疗法。实则 “祝”亦作 “呪” “咒” , 本是 “詶” 之俗字, 今通作 “咒” ; “由” 亦作“䛆” “䄂” ; 二字含义相同, 既可分开使用 (马王堆出 土古医书 《五十二病方》 有 “祝曰” “由曰” 之用例, 只 是 “由”字被误释作 “古” ) , 亦可构成同义复词, 皆诅 咒之意 。因古人曾认为疾病乃鬼神所致, 故有以祝 由治疗疾病的实践, 其法实属巫术, 《内经》 言其为 “先 巫”所用确是实情。 《素问 ·宝命全形论》说 “道无鬼 神, 独来独往” , 《素问 · 五脏别论》 说 “拘于鬼神者, 不 可与言至德” , 《灵枢 ·贼风》论疾病之生不用鬼神说, 公然宣告了医学与巫术的决裂。准此而论, 虽然 《灵 枢 ·官能》有 “疾毒言语轻人者, 可使唾痈咒病”的记 述, 但我们却不可得出 《内经》 主张以祝由为治疗手段 之一的错误结论, 因为这只不过是沿用成说以阐发其 因材施教的主张而已。故尽管祝由的一些做法与心 理疗法似有相通之处 , 但亦难改变其本为巫术的特 质, 自然也不可视为心理疗法。

3 移精变气此语出自 《素问 ·移精变气论》 , 本是古医家为阐 释祝由取效机理而设。如前所述, 祝由是建立在鬼神 致病说基础上的一种疗法。因古人认为 “精气为物, 游魂为变” ( 《周易 · 系辞上》 ) , 认为鬼神本是精气在天 地间游行而成, 故亦认为祝由之所以能治愈疾病是通 过 “移精变气” 亦即作用于鬼神而起效。这一认识显 然是不科学的, 故 《灵枢 · 贼风》 做出 “先巫者, 因知百 病之胜, 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 可祝而已也” 这一新的 解释。在这个意义上, 学者将 “移精变气” 等同于 “祝 由”的做法 无疑是可取的, 只是不该将其归于心理 疗法的范畴。因 “精气为物, 游魂为变”的观念渐为人抛弃, 故 后之学者对 “移精变气” 的含义已不甚了然, 故唐 · 王 冰将 “精”释作 “精神” , 认为此是移易变改精神气机 之义, 而今人更在此基础上解释说 “移精变气, 即转移 精神, 调整气机” , “就是通过语言行为等转移患者对 疾病的注意力, 解除或减缓病人的心理压力, 借以调 整气机, 使病转愈的治疗方法” 。退而言之, 即便 我们根据王冰的解释, 将 “转移精神, 调整气机” 的新 义赋予 “移精变气” “移精变气” 亦难跻身于心理疗法 之列, 因为不论是哪种心理疗法, 无不是通过 “转移精 神, 调整气机” 起到治疗作用的。或许, 我们可以将赋 予新义后的 “移精变气” 视为诸种心理疗法取效的机 制。因 《内经》 文简义奥, 加之笔者对心理疗法仍在研 究之中, 以上所言恐荒谬难免, 尚祈高明有以教之。参考文献 ? 翟双庆 . 内经选读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 4. ? 郭霭春 . 黄帝内经校注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527- 528. ? 王庆其 . 内经临床医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71. ? 李家浩 . 马王堆汉墓帛书祝由方中的 “由” [J].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1) : 73-76. ? 王博, 王明闯, 王忠民 . 运用中医理论心理干预女大学生月经 疾病 [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 27(7) : 907-910. ? 吴明明, 周光 .《黄帝内经》 心理治疗初探与名家临床实践举隅 [J]. 中国中医急症, 201

1, 19(4) : 642-643. ? 张登本 . 内经的思考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 374. ? 李翠娟, 禄颖 .《黄帝内经》心理疗法初探 [J]. 现代中医药, 2010, 30(6) : 85-86. ? 戴小华, 程晓昱, 董梅, 等 . 周宜轩学术思想探析 [J]. 中医药临 床杂志, 201

2, 24(1) : 17-19.

标签:诸法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nswer/26712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