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我国元曲代表人物四大家是关汉卿 白朴 郑光祖 马致远 。
元曲的发展分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鲫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元代散曲创作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的创作中心在大都。后段散曲的创作中心逐渐移至江南,出现了一批以主要精力从事散曲创作的作者,如张可久、乔吉、贯云石、徐再思等人。后期创作在数量上更多,艺术上虽然还继承了前期散曲通俗直白、生动活泼的特色,但是总的颂倾向却是趋于典雅工丽,接近于词的风格,而与市井文艺的源泉有所脱离。
元代散曲风格多样,主要可以分豪放、清丽两派。豪放派以马致远为代表,清丽派则首推张可久。前期是以豪放本色为主流,清丽之作也有重要地位。后期则以清丽为主,豪放为辅。后期即使以豪放派不同,带有江南文学传统的妩媚色彩。
元曲六大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宫调:
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
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宫调下面的曲牌
【黄钟】
1、 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刮地风—四门子—古水仙子—尾声
2、 醉花阴—喜迁莺—刮地风—四门子—古水仙子—尾声
3、 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刮地风—四门子—古水仙子(少数联套可以无尾)
4、 醉花阴—喜迁莺—出队子—么篇—刮地风—四门子—古水仙子
5、 醉花阴—出队子—么篇—尾声
【正宫】
1、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塞鸿秋—脱布衫—小凉州—醉太平—煞尾
2、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呆骨朵—煞尾
3、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煞尾
4、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脱布衫—小梁州—么篇—二(煞)—一(煞)—煞尾
5、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塞鸿秋—耍孩儿(借般涉)—四—三—二—煞尾
6、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呆骨朵—倘秀才—醉太平—脱布衫—小梁州—么篇—二—一—煞尾
7、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耍孩儿—四—煞尾
8、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脱布衫—小梁州—么篇—醉太平—叨叨令—煞尾
9、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脱布衫—小梁州—么篇—煞尾
10、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醉太平—煞尾
11、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醉太平—脱布衫—小梁州—么篇—煞尾
12、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脱布衫—小梁州—煞尾
13、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脱布衫—醉太平—煞尾
14、 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醉太平—煞尾
15、 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小梁州—么篇—煞尾
16、 端正好—滚绣球—煞尾
17、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煞尾
18、 端正好—滚绣球—呆骨朵—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煞尾
19、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叨叨令—滚绣球—呆骨朵—煞尾
20、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脱布衫—醉太平—煞尾
【仙吕】
1、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吒令—鹊踏枝—寄生草—金盏儿—后庭花—青哥儿—尾声
2、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醉中天—金盏儿—尾声
3、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寄生草—赚煞
4、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金盏儿—尾声
5、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醉中天—后庭花—青哥儿—尾声
6、 点绛唇—混江龙—寄生草—金盏儿—后庭花
7、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鹊踏枝—那吒令—寄生草—么篇
8、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吒令—鹊踏枝—寄生草—么篇—么篇—尾声
9、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尾声
10、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寄生草—尾声
11、 赏花时—尾声
12、 赏花时—么篇—醉中天—金盏儿—尾声
13、 赏花时—么篇—尾声
14、 赏花时—赚煞
15、 赏花时—么篇—赚煞
16、 赏花时—么篇—金盏儿—醉中天—赚煞
17、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鹊踏枝—赚煞
18、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吒令—寄生草—赚煞
19、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吒令—鹊踏枝—寄生草—么篇—后庭花—青哥儿—赚煞
20、 点绛唇—混江龙—醉中天—油葫芦—天下乐—赏花时—金盏儿—赚煞
【南吕】
1、 一枝花—梁州第七—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尾声(同正宫煞尾)
2、 一枝花—梁州第七—尾声
3、 一枝花—梁州第七—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后三曲实为带过曲,故可不用尾声)
4、 一枝花—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么篇—隔尾
5、 梁州第七一枝花—尾声
6、 一枝花—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
7、 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尾声
8、 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尾声
9、 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骂玉郎—感皇恩—么篇—采茶歌—尾声
10、 一枝花—梁州第七—骂玉郎—尾声
【中吕】
1、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十二月—尧民歌—耍孩儿—上小楼—么篇—耍孩儿—尾声(同正宫煞尾)
2、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十二月带过尧民歌—尾声
3、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十二月—尧民歌—耍孩儿—尾声
4、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满庭芳—耍孩儿—尾声
5、 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普天乐—上小楼—么篇—十二月带过尧民歌
6、 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上小楼—耍孩儿—尾声
7、 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满庭芳—上小楼—尾声
8、 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耍孩儿—尾声
9、 粉蝶儿—醉春风—普天乐—十二月—尧民歌—耍孩儿—尾声
10、 粉蝶儿—醉春风—十二月—尧民歌—尾声
11、 粉蝶儿—醉春风—普天乐
12、 粉蝶儿—醉春风—红绣鞋—普天乐—十二月—尧民歌—尾声
13、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上小楼—么篇—满庭芳—十二月—尧民歌—尾声
14、 粉蝶儿—醉春风—上小楼—么篇—小梁州—么篇(借正宫)—满庭芳—十二月—尧民歌—尾声
15、 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满庭芳
【商调】
1、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么篇—么篇—梧叶儿—浪来里煞
2、 集贤宾—么篇—金菊香—浪来里(即浪来里煞)—浪来里煞
3、 集贤宾—逍遥乐—梧叶儿—后庭花(借仙吕)—双雁儿—醋葫芦—么篇—么篇—么篇—浪来里煞
4、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浪来里煞
5、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后庭花—青哥儿(借仙吕)—浪来里煞
6、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梧叶儿—后庭花—青哥儿(借仙吕)—浪来里煞
7、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梧叶儿—醋葫芦—后庭花—青哥儿(借仙吕)—浪来里煞
8、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么篇——浪来里煞
9、 集贤宾—逍遥乐—么篇—么篇—么篇—浪来里煞
10、 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么篇—么篇——么篇——浪来里煞
11、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梧叶儿—醋葫芦—么篇—么篇—后庭花—双雁儿—浪来里煞
12、 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浪来里煞
13、 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梧叶儿—后庭花—双雁儿—醋葫芦—浪来里煞
14、 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么篇—梧叶儿—后庭花—青哥儿—浪来里煞
15、 集贤宾—逍遥乐—梧叶儿—金菊香—醋葫芦—浪来里煞
16、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么篇—浪来里煞
17、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么篇—么篇—么篇—梧叶儿—后庭花—青哥儿—浪来里煞
18、集贤宾—么篇—金菊香—浪来里煞—尾
19、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么篇—么篇—梧叶儿—后庭花—青哥儿—浪来里煞
20、 集贤宾—逍遥乐—金菊香—醋葫芦—么篇—么篇—么篇—么篇—么篇—么篇—梧叶儿
【越调】
1、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2、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金蕉叶—尾声
3、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天净沙—尾声
4、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天净沙—调笑令—尾声
5、 斗鹌鹑—紫花儿序—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6、 斗鹌鹑—紫花儿序—调笑令—小桃红—天净沙—尾声
7、 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8、 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调笑令—秃厮儿—小桃红—圣药王—尾声
9、 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小桃红—尾声
10、 斗鹌鹑—紫花儿序—秃厮儿—尾声
11、 斗鹌鹑—紫花儿序—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12、 斗鹌鹑—紫花儿序—秃厮儿—小桃红—天净沙——尾声
13、 斗鹌鹑—紫花儿序—天净沙—尾声
14、 斗鹌鹑—紫花儿序—么篇—尾声
15、 斗鹌鹑—金蕉叶—天净沙—小桃红—尾声
16、 斗鹌鹑—金蕉叶—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17、 斗鹌鹑—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
18、 斗鹌鹑—小桃红—醉中天(借仙吕)—天净沙—尾声
19、 斗鹌鹑—紫花儿序—调笑令—小桃红—金蕉叶—天净沙—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20、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尾声
【双调】
1、 新水令—驻马听—雁儿落—得胜令—甜水令—折桂令—水仙子—馀音(同越调收尾或黄钟尾声,有时不标馀音,径标尾、尾声)
2、 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雁儿落—得胜令—水仙子—馀音
3、 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沉醉东风—甜水令—折桂令—随煞(同黄钟尾声)
4、 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落梅风—雁儿落—得胜令—馀音
5、 夜行船—沉醉东风—么篇—馀音
6、 夜行船—步步娇—风入松—沉醉东风—馀音
7、 新水令—驻马听—雁儿落—得胜令—甜水令—折桂令---馀音
8、 新水令—驻马听—雁儿落—得胜令—折桂令—馀音
9、 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雁儿落—得胜令—甜水令—折桂令—馀音
10、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沉醉东风—甜水令—折桂令—馀音
11、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落梅风—雁儿落—得胜令—馀音
12、 新水令—驻马听—落梅风—步步娇—甜水令
13、 新水令—乔牌儿—雁儿落—得胜令—甜水令—青哥儿(借仙吕)—折桂令—水仙子—馀音
14、 夜行船—乔牌儿—雁儿落—得胜令—沉醉东风—馀音
15、 新水令—夜行船—雁儿落—得胜令—落梅风—甜水令—折桂令—水仙子 。
标签: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