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问答>性心理障碍的病因学及临床表现

性心理障碍的病因学及临床表现

2023-07-31 16:06:05 编辑:join 浏览量:550

性心理障碍的病因学及临床表现

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 disorder)又名性变态(sexual deviation)指性爱对象或满足性欲的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性欲活动不指向异性,或者不采取男女双方性器官交合方式达到性满足,甚至情节荒唐者,即属于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常不以生殖为目的,违背社会习俗;其性变态行为是一种习惯的,刻意追求的嗜好性行为。

性心理障碍者大都是性格内向,害羞的人。

除性活动以外,对社会生活有较好的适应性,有的人在社会上还是克尽职守的成功人士,而有别于人格障碍。有的性心理障碍者可能性欲不高,或不能参与正常性生活。

因此,他们的性变态不能一概视为淫乱或流氓行为。

他们对寻求性欲满足的异常行为有完全的辨认能力,事后多有后悔,但常常难以自控。其异常行为,虽属自身的病理性需求,但有伤风化,损害他人身心健康,干扰社会的行为还是要受到社会的追究的。

性心理障碍可分三个类型:

1、性身份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s):如易性症;按国际疾病分类亦包括:双重角色异装症,儿童性身份障碍等;

2、性偏好障碍(Disorders of sexual perference):如恋物症、异装症、恋童症、恋尸症、恋兽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症、性受虐症等;

3、性指向障碍(Sexual orientation disorders):如同性恋、双性恋。

由于文化习俗的关系,中医文献往往对于性心理障碍的记载讳莫如深;不过,通过相关的记录可以归类到“恋童”“犬交”“兽交”“奸尸”“鸡奸”(或“妟奸”)“阴阳人”等范畴。中医对性的认识向来主张“谨独”而不生淫念,并告诫:“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哀”。

中医对人的性活动,自有其看法,《玉房秘诀》认为“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伤于阴阳交接之道。……能知阴阳之道者成五乐,不知者,身命将废,何得欢乐?可不慎哉!”,又说:“天地得交接之道,故无终竞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废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把交合之道,看得与天地运行规律一样奥妙,重要,并认为人体早衰,房事失和是其一种原因。处理得当就会延年益寿。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的《房中补益篇》指出,如果少年放纵肆泄,老而不知闭固,则“家道日否”,“家国灭亡”。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指出,元气是有限的,而欲念是无限的,以无限之欲念去竭有限之元气,是应当有所畏惧的,他反复强调,人应当遏制欲念于萌芽。

即:“人能于欲念初萌,即便咬叮嚼飫,强制未然。思淫逸之所,虎豹之墟也,幽冥之径也,身投爪牙,而形甘嚅啮,无云智者勿为,虽愚者亦知畏慎。故人于欲念起,心热之际,当思冰山在前,深渊将溺,即使他思他涉以遏其心或行走治事以避其险,庶忍能戒心,则欲亦可逸”。这种“他思他涉”或“行走治事”以抑制各种欲念的办法,就是用现代心理学的眼光来看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病因学】

一、生物因素:

从胚胎发育学的观点来看,胎儿性腺结构的早期倾向于形成女性器官。只是由于Y染色体的作用,才引起男性性腺。在缺少胎儿雄性激素刺激的情况下,胎儿会自动发育形成女性表徵。如要发育成男性,必须通过激素来转变发育模式。

如果脑的发育中通过激素而接受男性信息的部位出现障碍,在男性躯体里将保留女性成分,这不仅能说明性身份障碍和性指向障碍的男性大大多于女性的原因,也解释了为何从幼年起就可以看出会否发展成男性或同性恋。也可解释为什么成年男性易性症者和同性恋者血液中性激素水平与正常男性无异的原因。即出生前,若脑子中某些关键部位没有被男性化,日后他们在儿童少年时期将不会对血中已有的睾丸酮作出应答反应。女性易性症者的雄性激素分泌过多,这也是在出生之前的关键期形成的;动物实验表明,胚胎期接受大量雄性激素结果所生的雌性,行为就很像雄性,提示可造成性身份障碍,到出生后,雄性激素仅能加强成年女性的性能力并且使躯体男性化,而不能改变女性的性身份和性指向。

脑部轻度损害也是一种生物因素,如有颞叶癫痫病人伴有恋物症和异装症的报导,也发现许多男性性偏好的患者(包括露阴症、恋物症、性施虐和性受虐症等)患有轻度颞叶损害,这种损害多在3岁以前发生,往往由于产伤、脑炎或脑膜炎引起,经CT检查可获得佐证。

二、心理因素:

按弗洛伊德的看法是,如果性心理发展过程遇到了挫折而走向歧途,那么就有可能产生性变态。

母亲对婴儿目光的对视,皮肤的接触,温柔的声音,慈爱的笑容都会使婴儿与母亲之间建立起特殊关系。母亲形象占据了婴儿的整个心灵,一种女性化的倾向就会在婴儿身上,不管是男婴或女婴的身上建立起来,这个过程称为“母子结合”,实际上早在胎儿时期就已开始了,这是一种认同过程,也是男孩性别认同紊乱的潜在危险。

另外,生活以及社会对儿童的态度,如父母依照自己的偏好,将男孩打扮成女孩,按女孩对待,日久之后,会使男孩性别认同产生紊乱,反之把女孩当男孩对待,女孩也会在心理上男性化。

三、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在同性恋中可能起些作用,如男孩家庭贫困无力娶妻,或出于逃避男性责任的潜在因素,易引起同性恋。又如某种社会。

认同同性恋,在中国明清一个阶段,有富豪阶级流行过同性恋,当时常收养着“恋童”;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丫鬟与小姐之间的关系常有不同形式的同性恋,这也可能是公开的秘密;

同性恋在某些西方国家相当宽容。在我国仍认为是有伤风化,为法律不允许的。

【临床表现】

对自己是男是女的认识过程称为性身份认定。一旦认定了自身性别,才会按所属社会文化环境约定俗成的规范去行使自己的行为。

如果对自己生理上性别的认定发生了紊乱,称为性身份障碍。

性身份障碍,常常是指易性症(transsexualism),即对自己性别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呈逆反心理,持续存在厌恶本身性别和想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并要求变换为异性的解剖生理特征,其性爱倾向为纯粹同性恋。

易性症发生率,我国缺乏可靠数据。

据Soutoul(1988)估计约为5—10万分之

一,男:女≈3:1。台湾的一分调查发现18岁以上人口,平均1万人中有97人有改变自己性别的倾向。

易性症者常为自己不是异性而深感苦恼,甚至由于渴求异性而改变自己装束,希望自己有异性的生殖器官,如男性愿意长成女儿貌,表示不要阴茎和睾丸,他们固执地要求医生进行隆胸或作人工阴道手术,在得不到满足时甚至自行切除阴茎或睾丸,服用雌激素。

而喜爱有阳刚之气的别的男性,男异性症约三分之二不愿结婚。女性不愿自己有乳房和月经,希望自己长阴茎和站着解小便。

(实习编辑:张曼)

标签:病因学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nswer/23819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