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问答>《红楼梦》最没落的四大家族——薛家!全家人寄居贾府,仰人鼻息

《红楼梦》最没落的四大家族——薛家!全家人寄居贾府,仰人鼻息

2023-07-19 18:22:29 编辑:join 浏览量:576

《红楼梦》最没落的四大家族——薛家!全家人寄居贾府,仰人鼻息

金玉良缘是薛家一块抹不去的“黑料”,薛家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中没落最彻底的一派,已然混到了需要抱大腿的地步。

薛父去世后,薛姨妈慈祥有余,能力不足,支撑不起薛家昔日的荣光;儿子薛蟠是个纨绔之徒,每日斗鸡走狗,不务正业,难堪大任;只有薛宝钗一女,才貌双全,故有将其送入宫中待选之意,孰料却是水中捞月,未能成功,于是薛姨妈便打起了贾宝玉的主意,希望促成金玉良缘,背靠贾家这棵大树好乘凉。

对于薛宝钗本人来说,她是不太赞同这种做法的,因为当年进京是为了进宫待选,眼下待选失败,便以“金玉之论”谋之,在外人看来到底失了体面。

可封建时代,儿女婚姻皆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薛宝钗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力,故而只能听之任之,可她内心深处是有些主观抵触的,所以第28回,宝钗在收到元妃的赐礼,看到自己和宝玉的礼物分量一致时,心中着实没意思起来,且看原文:

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日见了元春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第28回

细按《红楼梦》前文,第22回宝钗生日,钗、黛、湘三人一起去找贾宝玉分析他写的禅悟偈子;第26回,宝钗来怡红院找宝玉聊天(晴雯心中不悦,将黛玉拒之门外的那次),可见元妃赐礼(第28回)之前,宝钗尚能与宝玉正常相处,至赐礼前后,宝钗便生了隔阂之心,不敢与贾宝玉接触过密。

由此对照,应是第28回前后,薛姨妈将“金玉良缘”的舆论彻底推广出去,以致宝钗有此一变。

可时光荏苒,到了第36回“绣鸳鸯梦兆绛云轩”,薛宝钗对贾宝玉的态度再次出现了变化,她似乎不再忌讳“金玉良缘”,趁着午休的时间来怡红院找贾宝玉聊天,恰好宝玉午睡,袭人在一旁为宝玉绣鸳鸯肚兜,宝钗技痒,忍不住坐在凳子上帮着绣了一会儿:

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她代刺。——第36回

这里要插一个题外话,那就是宝钗与宝玉,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是否能说明宝钗素日之敦厚稳重都是装出来的?

笔者认为,我们无法用现代视角对宝钗之行为作出主观评价,因为此类评价必然带有时代不对称、以及个人好恶色彩,难以称得上客观;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以书中人的看法来作为评判的标准。宝钗坐在凳子上做针线的时候,林黛玉、史湘云恰好路过,黛玉见此番景象,便捂着嘴笑,不敢发出声音来,湘云见了,同样也忍俊不禁,可见在黛、湘眼中,宝钗此举并不存在严重的逾矩行为,仅是一场笑谈。读者亦不应纸上谈兵,凭借对封建礼教的粗浅认识,僵硬笼统地解释这个现象。

言归正传,我们回到正题,为何薛宝钗在第28回还自称“一向远着宝玉”,如何到了第36回就无所顾忌,竟孤身一人前来怡红院找宝玉聊天,还顺便秀了一波自己的针线活儿?

宝钗之前躲着宝玉,是因为受到“金玉良缘”舆论的影响,自己若是继续跟宝玉交往过密,更显得自家“吃相难看”,被他人诟病;

而第36回,宝钗能放下这种顾忌,必然是因为“金玉良缘”有了明确的结果,故而不需要再避嫌,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点——第29回清虚观打醮,暗示了金玉良缘的破产。

我们先来说说元妃赐礼的“可疑”处,按照书中记载,元妃元宵节赐礼的时候,薛宝钗、林黛玉等姊妹们的礼物分量都是一致的,可经过三个月,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宝钗的礼物分量变得和宝玉一致,很明显,元妃是在以这种方式暗示自己对金玉良缘的支持。

元妃为何会突然支持金玉良缘呢?根据书中各处细节来看,极有可能是王夫人促成的,因为第16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时,曾明确提到允许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

贾琏道:“如今当今体贴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故启奏上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第16回

元妃省亲结束后,每月二六日期,王夫人都可以进宫看望元春,加上王夫人一向赞同金玉良缘,包括第28回也记 “薛姨妈一向对王夫人等曾提过” 等语,所有线索都指向了王夫人,此番推论虽有“主观推测”之嫌疑,到底有根有据。

可问题在于,贾母并不赞同“金玉良缘”,元妃赐礼已然具有明示意味,贾母不得不采取措施,于是第29回“清虚观打醮”,贾母轻描淡写之间,展露出自己不赞同“金玉良缘”。

彼时清虚观之张道士为宝玉求亲,称有一个十五岁的姑娘,模样好、聪明智慧、根基家当也都不错,准备说给贾宝玉,细细思之,张道士口中姑娘的信息,与薛宝钗完美匹配,这是否是一场有预谋的计划?

不论是不是阴谋论,贾母的回答俨然拒绝了张道士口中的女子,也拒绝了薛宝钗,因为贾母口中的条件,宝钗并不适合: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定亲,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她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她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性格、模样难得好的。”说毕,只见凤姐儿笑道:“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儿你也不换去。”——第29回

以宝钗之容貌、品德、性情、家世,自然都是好的,可贾母偏偏卡bug,她用一个年龄因素将宝钗限制得死死的。

宝钗在众姊妹中,年龄偏大,第22回已然过了15岁将笄之年的生日,她的婚事有些迫在眉睫,岂不见史湘云年龄小宝钗至少两三岁,可第32回,袭人询问湘云 “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 ,可见湘云已然有定亲的苗头,薛家如何能不着急宝钗的亲事。

而在贾母口中,宝玉的婚事不着急,得再过几年再说。封建婚姻之事,年龄因素对男子的影响很小,对女子的影响格外大。说的粗鲁些:男人可以等,越老越吃香,可对于女子而言,却是年龄越老越彷徨,

因此,不管清虚观打醮是不是一场预谋,贾母的话却是实实在在地拒绝了薛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贾母话音刚落,王熙凤立刻转移话题,询问张道士关于自己女儿巧姐的“寄名符”一事,将气氛重新打开,这是否也是不写之写,暗示凤姐明白其中缘由,故而站出来打配合?

清虚观打醮结束后,对于薛家而言,金玉良缘的舆论已然偃旗息鼓,他们不再打贾宝玉的主意,转而想借助贾府这个平台,为宝钗另寻一门好亲事,这恐怕也是薛家多年住在贾府不走的根本原因。他们更不曾料到的是,黛玉最终泪尽而逝,金玉良缘再次提上日程,毁了黛玉的姻缘,误了宝钗的终身。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标签:仰人鼻息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nswer/21836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