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 别名: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根皮。 白鲜皮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白鲜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主治: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 白鲜皮的配伍
1、与苦参等常用,治湿热疮痒。
2、与薄荷等同用,治掺风,丹毒,隐疹瘙痒等症。
3、与茵陈等同用,治湿热黄疸。
4、与苍术、牛膝等同用,治风湿性关节炎。
5、与生地、赤芍、当归、蝉蜕等同用,以养血祛风清热 白鲜皮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白鲜皮的相关论述 1、《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 2、《本草原始》:“白鲜皮,入肺经,故能去风,入小肠经,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3、《本草经疏》:“白鲜皮,苦能泄热,寒能除热,故主头风有火证。性寒而燥,能除湿热,故主五疸。咳逆者,实火上冲也,得寒而散,则咳逆止矣。淋沥及女子阴中肿痛,亦皆下部湿热,乘虚客肾与膀胱所致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者,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也,脾主四肢,恶湿而喜燥,今为湿邪所干,故四肢不安也。时行腹中大热,因而饮水、大呼、欲走者,邪热盛也。小儿惊痫,亦热则生风之候也。散湿除热,蔑不济矣。妇人产后余痛,应是血虚而热,非所宜也。” 4、《本草正义》:“白鲜乃苦寒胜湿之药,又能通行经隧脉络。《本经》主头风者,风湿热之在上者也;黄疸咳逆,湿热之在中者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湿热之痹于关节、着于肌肉者也。白鲜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也。《别录》疗四肢不安者,即痹着之病也;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者,则天行热病狂易之类也,小儿惊痫,亦风热病耳。《别录》又有主妇人产后余痛二语,则有血虚血瘀之辨,且皆不宜于苦寒之品,虽容有血热一症,然白鲜亦非主要之药,仲醇已有血虚而热,非其所宜之说。” 5、《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
标签:白鲜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