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报道毒素中的磷脂酶活性,但对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种间关系并没有明确表述。
2009年,墨西哥科学家通过2种途径对ScolopendraviridisSay蜈蚣毒素组分进行研究“。一种方法是对可溶性毒素用HPLC分离纯化,得到54个不同的组分,发现在46.24min时流出的组分显示出磷脂酶活性。
Edman降解后,酶的前25个氨基酸序列被鉴定。而这与另一种方法,即从毒腺的mRNA制备取得cDNA文库。
克隆化基因编码了一个含2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有119个残基的成熟肽。对由可溶性毒素中分离纯化得到的酶做质谱分析,得知相对分子质量为13752Da,这与推论出的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符。研究人员对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它与蛇以及哺乳动物(人和鼠)的磷脂酶序列比与蜘蛛或昆虫磷脂酶的序列有着更加惊人的相似。这表明已经呈现趋同进化。这个新的磷脂酶A2被命名为Scol/Pla。此外,通过元素分析表明,蜈蚣毒素中含有较多的Na,K,Ca,P。
Zn,Ca,Fe,Mg等元素的存在对一些酶活性的正常作用极为重要。研究表明,蜈蚣毒素中还含有精氨酸、丝氨酸、脯氨酸。
3理化性质蜈蚣有毒吗科学家等用蜈蚣粗毒对家蝇进行腹部注射,能使家蝇致死。但单一的组分却没有这样的作用,可能原因是在纯化过程中组分失活或是浓度太低,也可能是各组分协同作用才可使家蝇致死。研究发现,从中等大小(10cra)的Slziridicornisnigra蜈蚣体内提取的毒素提取物,甚至稀释100000倍的注入量,也可以立刻使家蝇中毒。在注射此毒素之后家蝇立刻出现腿和翅膀麻痹的症状。同时,在对禁闭动物的观察中可以发现,这种蜈蚣的毒颚可以使另2种昆虫立刻麻痹。
节肢动物中含有神经毒素。有些如蚂蚁、蜘蛛毒素已被作为探针应用于神经学研究。
科学家曾用5个品种蜈蚣的毒颚提取液对小鼠进行毒性实验,发现用药后动物出现不安、剂活性,既不延长凝血时间也不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表明它呼吸加快、惊厥、呼吸衰竭,最后死亡,认为蜈蚣毒索麻痹呼吸中枢,从而推测蜈蚣毒属于神经毒。
汪猷等用蜈蚣粗毒腹腔注射小鼠也得到了极为相似的结果。
蜈蚣有毒吗溶血性蜈蚣具有通络活血的疗效,可能与其毒液中的蛋白酶、溶血因子及其它血液系统活化因子等密切相关。
邓芬等通过溶血试验对活体少棘蜈蚣,药材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的粗毒进行溶血活性比较[1“,结果均有溶血活性。
且药材蜈蚣毒活性较活体大大降低,陈药材蜈蚣毒活性较新鲜药材降低1倍,多棘蜈蚣毒活性明显高于少棘蜈蚣。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动物类药材发挥作用的主要为其肽类成分”。
你好,一点点看法,多多指教呀,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希望可以帮到你,但是应该还是有用的,,希望你用得上,不用谢,帮到你我很开心。。。。。
标签: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