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DB公司的疑问应该是大家最想知道的,网上的说法很多,但这些都是不必要的争论,大家痴迷于小说中的描写,高薪以及优厚的福利,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大家投入到了讨论中,忘了回到现实,作者对于这个问题早就做出了解释:杜拉拉是综合体,正因为如此,很多读者都能从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DB是一家虚拟的公司,财富500强类型,我的设想中,它在全球企业中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移动或者联想在中国国内的地位。所有人物均为虚构。小说中设计的人物和情节,主要考虑表现职场共性的需要。但即使作者正面回答了这样的问题,仍不能阻止大家的讨论,因为好奇,总是会拿各个外企来进行比较,那么为了合理的解决这样的一个疑问,也为了可以更好的理解影片以及职场中的内容,我们就按现实中的企业套进来,尽可能的让大家满意,寻找出一个心目中的DB。现在大家争论的焦点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原著中直接提到的通讯类公司,一类则是根据实际中的情景,贴近小说中的描写----制药类企业。首先是通讯类公司,有人说是诺基亚、LG,提出这种理论的人很白痴,世人都知道,诺基亚是芬兰的公司,LG是韩国的公司,过于离谱了。如果是MOTO,思科还值得商榷。但是在描写公司装修时,DB公司需要购买新的交换设备,同时IT部门还有很多服务器需要购买新的,那么最该排除的就是思科,现在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外企,交换设备都以思科为主,所以思科也不可能,而MOTO虽然是做通讯终端的,但细看小说就会知道肯定不是MOTO了,一、MOTO的北亚中心在北京呢。二、而且MOTO的员工要比DB的员工多太多了,三、普通销售代表也没有那么高的工资,也不会有那么多费用供sales们花费。四、销售模式很可能是医药行业。书中提到只要拉到一两个重要客户,自己的销售就好开展了,只提到客户,没有提到经销商,这是典型的医药销售模式。通讯行业自然产品是摆在各经销商柜台卖啦,销售代表不会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五、摩托的经销商都是靠摩托这样的外企发展起来的,所以摩托不可能让经销商拉着跑,哪有搞不定的经销商。
标签: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