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0日,美国文化学者南希杜普利(Nancy Dupree),在喀布尔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9岁。她1962年来到阿富汗,为守护这个国度的文化遗产,付出了半世纪的时光。
阿富汗学者阿什拉夫·甘尼这样形容南希:“她是阿富汗的祖母、阿富汗的母亲,是她给予了我们阿富汗的文化遗产,是她见证了我们的历史。”
1927年南希出生于印度。父亲印度疗伤时带着妻子常住下来,教导这里的农民耕作种植。1962年,南希来到阿富汗,便深深爱上了这个国家。刚到阿富汗不久,南希认识了一生的伴侣:路易斯·杜普利(Louis Dupree),他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在阿富汗进行考古的学者。她和丈夫杜普利走遍了阿富汗,在沙漠下发现了久远的城市遗址,在洞穴里挖到了古老的人类遗骸。
她写了十几本书,让整个世界认识到阿富汗不是战争之城;并在战火最喧嚣的年代,以一己之力保护阿富汗的文物典籍,让数万件文化瑰宝免受战火涂炭。
80年代,苏军入侵,南希和丈夫与许多难民一起,逃到了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夫妻二人开始在白沙瓦边境,四处搜集阿富汗的古老卷宗和典籍。他们希望有一天,战争结束了,把这些东西都带回阿富汗。
后来,路易斯去世,南希在阿富汗唯一的亲人没有了。但南希决心把丈夫的梦想继续下去:他们与阿富汗一起度过了最幸福的时光,也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他们是对这个国家爱得最深沉的外来者。
南希决定留在第二故乡,也决定用余生完成丈夫的遗愿:在阿富汗建立一个学术中心,让这个国家的文化瑰宝,不至于湮没在混乱里。
她把巴米扬、赫拉特、巴尔克写成了一本本书,让世界认识到阿富汗拥有的,并非只有战争。在这些书的带动下,这个国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她四处找寻被掠夺的文物,还帮助修复了塔利班在巴米安山脉摧毁的一座七世纪佛像。她孤身一人,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集市、古董店和旧书店,寻找遗失的卷宗、地图、杂志、胶片、录音。她又用了三十年多年时间,四处筹款,几近破产,建起了喀布尔大学的阿富汗中心,收集了阿富汗自1979年之后最完整的历史材料。
标签:南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