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问答>「为善去来自恶是格物」这句话怎么理解?

「为善去来自恶是格物」这句话怎么理解?

2023-03-04 12:10:54 编辑:join 浏览量:614

「为善去来自恶是格物」这句话怎么理解?

我对心学,还没有完整的看完过一本著作,不过,倒是常常思考这“心学四句教”,所以有点理解,但可能很主观。正好写出来交流一下。前粒专植远祖映非液牛两句:王阳明说,心即理也,心学概念里的心,跟天理、客观规律是一体两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360问答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优银如与屋省力穿钟据根“,所以客观天理包续放本身自然是无善无恶的。《传习录》里的很多行文,都能让人感觉到,意即欲也,人一动欲,有了主观的愿望,就会对本身无善无恶、客观自然的物质世界,产生善恶美丑的各种观念和评价,产生爱恨乃至哲学意义上所谓的矛盾。所以说,人们意识中的善恶都是欲念运动的结果。前两句是世界观,那么后两句自然与方法论有关:我对“良知”,仍有很多困惑,理解得也很模糊。不过,后两句明显对应着心学中核心的方法论,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格物】中的‘格’,是‘正’的标更养施助何因商景阻意思,格物就是“正物”。良知已经告诉你是非善恶了,这是“知”,真知还要真行,所以还要拿这个“知”,去为善去恶某升存香久企,按着这个善恶标准在现实的生活中去“正物”,尽力让世上的各种事情,内合人心,外遵天理。这整个过程,可以用“致良知”三个字高度概括。虽停面夫态会负心学这四句教,对应着《大学》中的“诚意、正心、格物致友、致知"四个条目。你说的,格物就是探究事物的本质,这其实是朱熹帝农斗打精音角简对《大学》的解释,王阳明心学的建立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朱熹的颠覆过程,主要就体现在对儒家传统经典,特别是《大学》的解释上。心学还有一本经典叫《大学问》,讲心学对大学的理解,我也还没时间看。有一个小故事很典约过皇黑弦简陆仍终稳效型,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对“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理解:

标签:为善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nswer/1907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