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推荐◎带盖的盒子或瓶子,让宝宝盖盖,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并认识因果关系。
◎各种打击乐器—敲敲打打乐趣无穷,锻炼手眼协调。
◎现在,宝宝学会了独坐,学会了手拿和手捏东西,他特别喜欢自己坐在那里敲打东西。不论手上握着什么东西,都会拿来拍拍打打,或者先用右手敲打,再换左手碰碰。◎这时宝宝需要拍打就会有声音的玩具,如小鼓、木琴等。不必刻意购买乐器让宝宝玩,像家里的小锅子、脸盆、奶粉罐、饼干盒等,宝宝照样玩得乐不可支!
宝宝游乐园会拿大的——让宝宝学会选择大的把大小不同的苹果、橘子、娃娃放在桌上,请宝宝拿大的。
宝宝拿对一个就表扬一下让他巩固。在游戏中不必让宝宝拿小的,以免让他混淆。下次游戏时换用其他东西,仍然让他拿大的,等到拿大的认真熟练不会有错时,才专门让宝宝拿小的,巩固几周后才可以玩一会儿拿大的,一会儿拿小的游戏。
扶物站立——为宝宝扶物迈步做准备在宝宝玩耍的地垫四周围上家具如椅子、凳子、茶几、沙发、桌子等。当宝宝滚到这些家具旁时,会自己用双手握着家具,用下肢把身体撑起来。开始有些困难,需要大人扶着才能站起来。慢慢熟练后,自己完全能扶物站起,不需要大人的帮助。
Bye-Bye游戏——改善宝宝分离焦虑状况分离引起的焦虑以及宝宝表现出来的样子,对每个人来说都可能是困惑的,可利用Bye-Bye这个游戏帮助他了解你总是会回来的。即使你暂时要离开一下,例如离开房间到其他房去,也说Bye-Bye,告诉他你马上就会回来。然后,在几分钟后就回来,他很快就会了解你并不会永远离开。可逐渐加长离开的时间。不过在玩这个游戏时,注意别离开太久。
掉汤匙——增强宝宝对物体存在的观念当宝宝在高脚椅上往下掉落汤匙时,可将捡汤匙变成一种游戏。
家长弯下身将它捡起来,然后说些好玩的话,例如,“宝宝掉汤匙,妈妈捡起来”(他会很快地再次让汤匙掉落)这个游戏会增强宝宝对物体虽看不见却还是存在着的观念。
婴儿操倒立宝宝俯卧,大人用双手握稳宝宝的双踝,将宝宝从背面提起到倒立时开始数数,从3开始,渐渐每次延长到5、7、9、10,就慢慢放下。这个动作可以让宝宝改变体位,培养他对平衡的适应性。注意:这种练习最好在宝宝爬行练习已经疲劳时,来个倒立会使疲劳消失,不宜在吃饱时练习。教养课堂宝宝很早就开始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就是儿童心理学家经常提到的气质类型。
宝宝的气质可以通过让家长回答一些描述宝宝日常生活中行为特征的问题,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价,包括活动性、规律性、适应性、趋避性、反应强度、反应阈限、分散度、坚持性、心境等九个方面的特征倾向。家长平时从生活常识的角度也会发现一些特点,比如宝宝是急脾气还是慢性子,是精力旺盛动个不停还是温和安静的小乖乖等等。
气质特征就其本身来说并无好坏之分,无论哪种特点对宝宝发展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家长做得好可以扬长避短,做的不合适就可能扬了短、避了长。
培养良好的性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教育宝宝的各项工作中最难的部分,首先需要家长准确把握宝宝先天的个性,然后再依据社会化要求进行适当的修饰和调整。这个时期的核心育儿任务是“发现和积极适应宝宝的个性特点”。认识宝宝的个性特点对家长来说并不很难,只需有意识地作些观察记录,然后请懂行的专家分析就行。真正的难题是如何积极地适应宝宝的特点。比如有的宝宝提什么要求总是迫不及待,如果不能马上满足立刻就“大发雷霆”,如果家长总是依着他,宝宝就会变得越来越任性,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人合作或是变得桀骜不驯。相反,家长如果从小就严厉地限制他,宝宝可能因承担过多的压力与挫折,变得自卑、退缩和自我封闭。所谓积极的适应,先要尊重宝宝的特点,在生活中和游戏时取得他的配合,同时在合作中引导宝宝循序渐进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选择游戏时应该配合宝宝的能力和兴趣偏好,进行游戏时应该抓准时机进行鼓励或者限制,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让宝宝通过不断的模仿来建立更好的行为模式。
民间习俗的科学解读民间有一种说法,将宝宝的衣服倒挂可防止宝宝日夜作息颠倒。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当家中的宝宝出现了“昼伏夜出”的情景——白天昏睡沉沉,夜晚却精力旺盛,或者是在夜半时分啼哭不已,被“整”得心烦气躁、不知如何是好的你,是否也曾接到来自长辈关爱的“提示”:“如果你把宝宝的衣服反过来挂晒,保证一觉到天明!”
站在医学的观点,这个方法根本无法成立。
“出生三个月之内的宝宝,出现夜啼症状是很平常的。”
北京市立阳明医院儿科主任杨文理指出,约有1/4到1/3的宝宝会出现夜啼、作息不定的现象,到了一定时期的时候,该现象便会逐渐改善。
标签: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