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仁宗朱高炽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9月继位,是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9月至洪熙元年(1425年)5月在位,年号洪熙。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今北京)。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
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寺,阴谋夺嫡;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 ... 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之献陵,由长子朱瞻基继位。
扩展资料
明仁宗朱高炽,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儿子。他的皇帝生涯恐怕是明朝历代帝王中最窝囊的。老爸健在的时候,不受老爸喜爱,又受两个弟弟汉王高煦、赵王高燧的挤兑,继承权几乎不保。
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了二十二年皇帝的老爸驾崩,四十七岁的他终于继承了皇位,龙椅还没有坐热,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终明一代,他当皇帝的日子,仅仅比后来才坐了一个多月龙椅的泰昌帝时间长一些。
朱棣不喜欢大儿子高炽,一个原因大概是他太老实仁厚,说得损一点,就是有点懦弱。没有他爷爷、他爸爸那种英武之气,不像个君临天下、让臣民战战兢兢的君主。第二则是因为身体不好,患了严重的肥胖症,走路很不方便,必须要两个人搀扶。
他的爷爷和爸爸,江山都是马上得来的,朱棣自己上马能开弓,下马能治国,没办法喜欢这样的接班人。更可怕的是,这窝囊的老大却有了两个能干而不安分的弟弟。
尤其是老二朱高煦,老爸兴兵南下,和建文帝夺江山时,身先士卒带领军队做先锋,直逼南京,功劳赫赫。在这场战争中,有一次朱棣对自己喜爱的二儿子许诺,你大哥身体不好,你好好干,江山迟早是你的。
高炽最终能入承大宝,一是嫡长继承制对朱棣的约束;二是因为他娶了个好老婆,生了个好儿子,朱棣喜欢仁宗的长子朱瞻基。高炽的皇后张氏也有朱元璋的马皇后、朱棣的徐皇后之风,见识远大而乖巧伶俐,是个不折不扣的贤内助,用古代命书的说法,有“旺夫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高炽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一个因肥胖症差点丢失皇位的老实人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参考资料: ://xzc.2000y/mb/1/ReadNews.asp?NewsID=489348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高炽。
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以后返回北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和朱高燧趁机作乱,两人商量后决定秘不发丧。
朱高炽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才得知朱棣已经死了,这个时候朱棣皇帝的代表带着传位的遗诏也到达了北京。
1924年九月七日正式登基朱高炽,被称为明仁宗。但是朱高炽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
1425年五月,已经重病的朱高炽去世,终年47岁,庙号仁宗。
扩展资料:
朱高炽能登上皇位,是因为他的人品与能力,都是众望所归的。朱高炽为人忠厚老实,与人为善,甚至对曾经陷害过他的朱高煦,他都能宽容以待。
足以见得朱高炽的胸襟之大,虽然是残疾之身,却并没有一颗残疾之心。在朱高炽登上皇位之后,立刻下令释放了还在牢房里面坚持读了十年书的杨溥,也没有忘记那些当年和他共患难的朋友们。
朱高炽还做了一件事,在历史上给他留下了不朽之名。那就是更改了朱棣当年的命令,凡是建文帝时期,因为靖难而被罚没为奴的大臣家属们一律赦免,并且给老板姓们发给土地,让他们安居乐业。
朱高炽的这一壮举足以让后世之人铭记于心,但老天似乎在与这位伟大之人作对,在洪熙元年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便去世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高炽
朱元璋去世之后,朱允炆登基称为建文帝,他命令自己的手下把朱元璋和吕本的灵位排放在了西宫之中以示供奉,四个季节都受到别人的祭拜。朱棣继承皇位之后,朱棣安排吕太后和朱允熙的住在一起,后来朱允熙的住处突然烧起了大火,结果朱允熙被烧死。吕太后大火之后下落不明,再也没有任何的消息。
然而,对于自己的兄弟们朱允炆追封自己的大哥朱雄英为虞王,剩下的三个弟弟也都进行了分封,朱允熞被封为衡王,朱允熙被封为徐王。燕王朱棣在北平战争时期带兵去了南边,经过了几年之后,燕王朱棣带领的军队就打到了南京。在攻打南京金川门的时候,朱棣把吕太后迎接到自己的军营之中,以礼相待,称她为皇嫂,同时也向她解释了自己起兵的原因。
吕太后第二次回到城池的时候,自己皇宫已经被大火烧尽了,有人认为朱允炆和妻子一起葬身于火海之中了,但也有的人认为朱允炆趁着战乱逃出了南京,在平民百姓家隐藏起来了,最后没人知道他的终极。皇宫全部被烧,皇帝没有了,吕太后也没有办法回到宫中。后来朱棣取消了朱允炆的称号,最后称他为皇太子,吕太后身为朱允炆的母亲,也被取消了吕太后的称呼。
此时,朱标还有三个儿子活着,也被朱棣改封。原本的吴王朱允熥被改封成了广泽王,安排在漳州居住,衡王朱允熞改封成了怀恩王,安排住在了建昌。但不久,朱棣很快就把他们两个招回来,把他们两个押送在了凤阳关押起来。后来,把他们贬为了普通平民,徐王朱允熙当时只有十四岁,朱棣认为他比较老实,就把他改封成了敷惠王。后来朱允熙的住处突然烧起了大火,结果朱允熙被烧死,太子妃大火之后下落不明,再也没有任何的消息。可以确定的是,她跟随自己的小儿子一起被大火烧死了。
1、中国自周朝始,开始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它分为两大原则:
第一,有嫡立嫡,嫡长子是第一序位继承人;
第二,无嫡立长,没有嫡子,庶子即位,年长者优先。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长子朱标即被立为太子,从此开始了他长大二十五年的太子生涯。
按照封建传统,长子一脉才是继承家业的正统。因此虽然皇太子已经死在朱元璋的前面,他仍然把继承人定为皇太孙朱允炆而非其它儿子。
2、皇帝一般都会早立太子,为的是早日在民间为太子建立民望,以方便权力交接。试想如果太子设立了十多年,皇帝去世,其他人想夺位,是得不到民望的支持的,因为在大家心里早认定了太子应该继位。
所以虽然朱标早死,但他毕竟当了二十五年的太子又没过失,民心所向都是认为他是正统继位者,即使死掉,也应该由他这一支来继承。加上建文帝确实也很得朱元璋欢心,在公在私,把帝位传给他都是最佳选择。
扩展资料:
继承皇位
朱允炆出生于1377年(明洪武十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懿文太子朱标第二个儿子,但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故,朱标原配常氏死了以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视朱允炆嫡长孙。
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十四岁时,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这样持续了两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允炆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说:“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朱允炆由于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因此与父同样温文尔雅,即长皆与宽大著称。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
1368年2月,朱元璋开始为王朝定下传统,即立朱允炆的父亲朱标为太子,因为朱标是他的长子。朱元璋的目标是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希望以此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
朱标在许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亲:他性情温和而有教养,但不很勇武。明太祖虽然对他的第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有很深的印象,但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标看作最恰当的继任人选。使皇帝震悼不已的是,朱标在他的盛年37岁时(即1392年5月17日)死去,谥号懿文太子。
按照原则,嫡长子不在则应立嫡长子嫡长孙,但是朱标大儿子早夭,而朱元璋看到嫡长子次孙朱允炆表现的十分孝顺而很是喜欢,后来立其为太孙。
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宁国公主之夫)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
他确定下一年为建文元年,并尊封他的母亲二皇妃吕氏(1402年死)为皇太后。关于朱允炆的个性和他在位时的国内发展情况现已无可信材料,因为朱允炆时期的档案文献和起居注全遭毁灭,而私家记述又概遭禁止。
年轻的建文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且不说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
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他在 ... 的言论和行事上努力实行一些较大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却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朱允炆把三位儒家师傅引为心腹,他们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几位老者对朱允炆关于君之为君的概念起了强有力的作用。黄子澄(1402年死)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儒家学者,他在1385年举进士第一名。
他在明太祖时代担任过很多官职,现在被朱允炆任命为翰林学士,并参与国家政事。齐泰(1402年死)也是1385年的进士,是一位对经书学有大成的学者,特别精于礼和兵法。他在洪武帝弥留之际受顾命,以护卫皇太孙和嗣君,被新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参与国政。
方孝孺(1357—1404年)早在四十来岁的初年就已经是声名卓著的学者,以文章家和政治思想家闻名,未中过举,在他很晚的岁月才开始进入仕宦生涯。朱允炆即位以后被召为翰林侍讲。
这三位儒家学者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皇帝。黄子澄和齐泰变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教育他。他们负责研究一些新政策并付诸实施,目的在改组帝国的行政和加强皇帝的权威。
方孝孺是《周礼》,一部关于乌托邦式 ... 的经典著作——专家,他发觉他所见到的是个人专制统治的缺点,因此他建议皇帝应该根据古代经典所提出的理想和形式来实行仁政。
所有这三个人都勇敢、正直和满怀着理想。但是,他们都是书呆子,缺乏实践意识和从事公共事务的经验,也没有领导才能;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往往限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允炆
朱高炽,也就是明仁宗。
朱棣 ... 刘伯温的儿子,主要是刘伯温的儿子不识抬举,而且三番两次的挑衅于朱棣,朱棣大怒便 ... 了他。朱元璋能建立明朝与刘伯温是分不开的,以前有句话说的好诸葛亮三分天下刘伯温一统天下,可以看得出来刘伯温是多么的厉害,可以这么说刘伯温在中国的军事能力可以排进前三,朱元璋打仗多半是得依靠刘伯温的。在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便开始起了疑心,觉得谁都有叛逆的嫌疑。
当时朱元璋便 ... 死了很多开国功臣,刘伯温当时虽然不在其中,但是朱元璋也没有那么信任他了。当时刘伯温与宰相争权夺势,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他便向朱元璋提出告老还乡,朱元璋也是答应了。回家之后,刘伯温就开始生病了,而且还是一病不起,朱元璋就带着御医来给他看看,然后给他开了药。但是刘伯温吃完后感觉身体反而变差了,朱元璋说没事的,最后刘伯温病死。刘伯温有连个儿子大儿子因为当时与宰相不合,自己气不过就投井 ... 了。
说来也是讽刺,二儿子可以说是颇有他当年的风范,才华横溢。二儿子名叫刘璟,刘璟此人虽是才华横溢,但是脑筋有点死板。当时朱棣谋反成功了,也需要笼络人心,刘璟便在其中。朱棣也是非常欣赏刘璟的才华,多次想让他追随朱棣,但是这位刘璟始终认为朱允炆是正统,朱棣不是正统,多次拒绝。朱棣也不生气,但是又一次朱棣又前去请他,他这次有点过了,说朱棣百年时间也顶不过一个篡字,就算你朱棣再怎么牛逼,你一生都将背负篡位的罪名。
朱棣听完后,气炸了,当时下令 ... 了刘璟。刘伯温一生如此辉煌,奈何家人与他是那个结局。
皇帝(411)
标签: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