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问答>郑板桥曾经自称“青藤门下走狗”,为什么“走狗”在这里没有贬义了?

郑板桥曾经自称“青藤门下走狗”,为什么“走狗”在这里没有贬义了?

2023-06-20 11:58:13 编辑:join 浏览量:593

郑板桥曾经自称“青藤门下走狗”,为什么“走狗”在这里没有贬义了?

如果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这些朝代的特殊文化符号,那么书法则是历朝历代的通配符。在明朝有一位书法家,艺术成就极高,连后世的郑板桥都愿做“青藤门下走狗”,近代齐白石都“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两位大师眼中的“青藤”到底是何方神圣?

徐渭,明代著名书法家,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画家之一。他是浙江山阴人,字文清,后改字为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徐渭生性聪敏才华,《明史.文苑传》说他“天才超轶”,十几岁便能模仿西汉文学家杨雄的《解嘲》而创作《释毁》。徐渭20岁便考取了山阴秀才,但以后的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始终科举不第。在经历一系列磨难之后,终于在不惑之年,被抗倭英雄胡宗宪看中,当了他的幕府军师。胸中之谋略,用之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也算是“学好文武艺,货予帝王家”了,这应该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候了。

明代党争不断,胡宗宪因严嵩奸党失势受牵连,徐渭深受刺激,精神失常,多次自杀未遂。后又一度发狂杀死继妻,经同乡张元汴力保才得幸免一死,吃了七年牢饭之后,在53岁出狱。此时的徐渭已经一无所有,他便远离庙堂,游历四方,开始写诗作画,以卖书画为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出现于这个时期。值得一提的是,视青藤道人为偶像的齐白石在55岁开始北漂,有没有受徐渭影响,不得而知。

徐渭的晚年生活甚是凄凉,徐渭曾自嘲:“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以说孤独一人,聊此残生。据说,徐渭临终之时,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连一张裹尸的草席都没有。同是落魄文人,宋代的柳永却还有一群烟花女子为其送终呢!徐渭的结局确实令人扼腕长叹。

徐渭悲剧的一生,少年成名,青年得志,中年失意,晚年孤独。在世界上,除了梵高恐怕没有人能与之相媲美。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有些人生时寂寞,死后扬名,徐渭也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

徐渭死后20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于是便有了《徐文长传》问世,一个人死后20余年,竟有人为其立传扬名,青藤道人泉下有知,一定深感足矣。

徐渭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对自己书法如此自信的一个人,却是一个情场失意,官场倒霉,最终穷困潦倒而死之人。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作者瞎子阿炳也是命途多舛,伟大的艺术家为何总是与穷困潦倒相伴?百思不得其解。

标签:走狗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nswer/16370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