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胜了。
1924年底,郭茂宸(郭松龄,字茂宸)为反对张作霖连年穷兵黩武,在河北滦州起兵反奉,张学良就在道义上给予了同情。1925年11月,郭茂宸在滦州起兵,同时杀害了姜登选,发表反奉宣言。郭茂宸率七万大军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
张作霖任命张学良为前线总指挥与之对抗,把所有能调动的兵力都派到前线。张学良碍于“子不叛父”的封建伦理,他最后还是站在父亲一边,镇压了郭松龄起义部队。同时,张作霖与日本人会晤,签订卖国条约,取得日本人支持,日本人出动警察维持奉天的治安和部分防御任务。
郭军在攻打新民县巨流河时,却遭到日本关东军袭击,后方被从黑龙江来支援的奉系吴俊升切断,白旗堡的弹药库被烧,日本飞机对郭军阵地进行轰炸。郭军不敌,一败涂地。
郭松龄与夫人化装逃跑,1925年12月24日在新民县一个农家的菜窑里被奉军逮捕。25日,被押至辽中县老达房后,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被枪杀,张作霖命令曝尸三日方可收葬。
扩展资料
由于早年受恩师郭松龄的影响,张学良对其父打内战的政策并不赞同。在奉军内部,张学良也以思想激进著称。张学良认为,“一人之成败事小,异族凭陵事大”。
张学良和蒋介石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张学良向蒋介石提出“内战只会削弱国力,涂炭生灵,有利于帝国主义各国”,希望蒋“对国民政府的其他人物或其他军阀,也能一视同仁。对共产党也是如此”。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参考资料:
标签:张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