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问答>苏轼为何遭到当时朝廷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共同打击?

苏轼为何遭到当时朝廷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共同打击?

2023-05-30 03:36:33 编辑:join 浏览量:581

苏轼为何遭到当时朝廷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共同打击?

作者:李长风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今眉山市)人。二十岁时,他和弟弟苏辙一同考取了举人,接着又通过礼试和殿试,获得进士及第。兄弟二人与其父亲苏洵合称“三苏”。

苏轼进入政坛的时候,正是北宋士大夫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时代。刚进入官场时,苏轼也曾发表过改革弊政的议论,并提出优化财政、强化军事、任选官吏等改革建议。

(一)苏轼是保守派?

只是与朝廷内的改革派不同,他主张改革采取比较温和的态度,同时希望改革变法在不产生巨大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国内各层人士的自觉调整和道德完善来改变社会的衰败现状。因此,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熙宁四年,苏轼两次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他遭到改革派的强烈攻击,在权力和行政手段强压之下,他应付的相当疲惫,于是自请外任。他先后出任过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的知州。

苏轼调任湖州时,曾写过一篇《湖州谢上表》,文章原话写的是“臣性情鄙陋,名声较微”,并在奏章的最后说“臣无能”,单纯从文字来看纯属自谦的流露,被人抓住把柄的是那句—“陛下知道我迂腐不识时务,难以与别人一同上进;察知我年老不多生事,或许能收养小民。”从这句话来看,苏轼不免流露出对皇帝的一些不满情绪。

(二)不左不右?

当时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谏官弹劾苏轼以诗文诽谤新法,因此他在湖州任上被逮捕,并关进御史台,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当时朝廷内的王安石、司马光等朝中元老重臣纷纷救援,最终,苏轼被从轻发落贬到黄州做副团练(今湖北黄冈)。从此,他在黄州深刻地反思,并在东面的山坡前盖了一间草屋,屋前开辟了一块土地,自号东坡居士。在黄州的五年时间,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儒释道三教汇通的人生格局,并创作出大量的文学作品。

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执政。苏轼很快被召回朝廷中枢。随着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苏轼又主张“新法并不是一无所长,而是应该比较新法的优劣,采用其中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政策。”因而被当权者“愤怒”、“猜疑”。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无论是改革派王安石,还是反对派司马光本人,这两位宰相品格高尚,从不针对苏轼本人,只是“晓以利害”,而其他的改革派和保守派们却不会容忍一个永远质疑的人占据朝中重要的官职,况且苏东坡还是被众人崇拜的一位高人气的诗词明星。无奈之下,苏轼只得再次申请调离汴梁。

此后,他又有两次短期的在朝中任职,先后出任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这是苏轼平生最高的官职经历。

(三)官越做越小?

之后,宋哲宗执政又开始施行新法,打击“旧党”。苏轼被新党的人士又一次地惩处,一贬再贬,最后贬到北宋最南端的岭南、海南岛。

直到宋徽宗即位,大赦元祐旧党,他才得以北归,第二年到达常州。

由于长期迁徙外任,加上地方官员对苏轼的掣肘与鄙视,他最终病逝常州。

一般人或许觉得苏轼活得十分潇洒,认为文采出名的人一定会活得光鲜亮丽,可是谁又知道被朝廷贬来谪去,左、右派都打击的心酸与苦闷,这一切向谁诉说?原配跟着他担惊受怕,已经故去,新找的夫人又病逝在惠州,官场、家庭都不如意,写再好的诗词又能如何?诗词里是不能、也不敢再提政治了,朝中已经有人拿诗歌做文章迫使苏轼在大狱中“死过”一次了。

既然诗词不能发泄,奏章不能写,朋友渐渐远离,同事不再联系,这难道就是诗词“明星”的背后的心酸写照?幸好苏轼还有美食,还有养生,还有深夜陪伴他的那把古琴。

(四)拿得起,放得下?

如果苏轼知道一生被左右两党一起打击,他宁可种地也不进入官场。他最初进入官场,可是报着为国利民的理想的,否则他是不会在各州任职的时候,做出诸多对民有利的事情(如苏堤)。历史早已成定局,今人即便激情感慨,也不一定真正理解苏轼的内心,苏轼把人活得很真,政治上坚持着儒家君子的执著与本真,在外人看来活出了道家的潇洒与恬淡,其实他的内心已经理解了佛教的教义,完全地拿起并放下了。

苏东坡去世之前,曾经写下:“心好像化成灰的舟船,身体则像没有锚和缆绳的船只一样,如果问我一生做出过什么贡献,黄冈、惠州、儋县。”屡遭贬谪,仕途屡遭打击,对苏轼来说是一种人生的不幸,但是或许苏轼的内心还有阳光,即便被四处的黑暗都遮住了,他还是要在那个世界努力地挤出一丝微光,正是政治上的不得意,促成了他坐上文学巨匠的地位。

(王安石)

(五)有人赞誉,有人诋毁?

在令人难以忍受的极差逆境中,苏轼过得潇洒,或许他的内心是宠辱不惊、洒脱自如的心境,其文学成就随着人生境界的提高而获得更高级的提升与突破,多才多艺的他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而他在书法、绘画、音乐、医药、水利、酿造、烹饪、养生等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贡献。

纵观苏轼一生,他不唯上,不唯左右,唯的是“君子之道”,他的一生展现和实践着传统文化里的可贵精神。此外,苏轼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诗词、美食还有丰富而宝贵的文学作品,还有他“君子不器”、“水利万物而不争”的人格素养、积极进取的人生风范、潇洒自如的思想境界。在他身上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后世学者们都对苏东坡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假如苏轼看到将近九百多年后,期间有些人对他称赞,有些人对他诋毁,还有些人不予置评,他会怎样?我想他会微微一笑,挥了挥手说道:“那都是过去式了,不提也罢。活在此处、活在当下才能收获完美的人生。”

是呀,让我们都活在此处、活在当下吧,收获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即便稍稍有些不完美,但我们也要像苏轼那样——一路前行!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标签:改革派,保守派,苏轼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nswer/11793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