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问答>鼠疫的传播途径

鼠疫的传播途径

2023-05-28 14:58:51 编辑:join 浏览量:565

鼠疫的传播途径

一、鼠疫的传播途径

二、鼠疫的致病原因是什么

三、鼠疫的预防

1、鼠疫的传播途径

经鼠蚤传播,即鼠→蚤→人的传播方式。人鼠疫流行前常有鼠间鼠疫流行,一般先由野鼠传家鼠。寄生鼠体的疫蚤叮咬人吸血时,因其胃内被菌栓堵塞,血液反流,病菌随之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含菌的蚤类亦可随搔抓进入皮内。

最近研究发现,本病有由蝉类传播的可能性。

1.1、经皮肤传播:因接触患者含菌的痰、脓或动物的皮、血、肉及疫蚤粪便,通过破损皮肤教膜受到感染。

1.2、经消化道传播:食入受染动物,经消化道感染。

1.3、经呼吸道传播:含菌的痰、飞沫或尘埃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并引起人间的大流行。

2、鼠疫的简介

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属我国法定甲类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出血倾向、淋巴结肿痛或肺炎等。

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大流行,死亡众多,曾经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尽管人间鼠疫在许多国家现已不再是一个严重问题,但一些疫源地还连续发现零星暴发。

3、鼠疫的病理

鼠疫杆菌是耶尔森菌属的革兰阴性菌。典型的鼠疫杆菌呈短而粗、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椭圆形小杆菌,菌体长约1.0~2.0μm,宽0.5~0.7μm,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或动力。

从病人或死于鼠疫的人或动物取材的新鲜标本可见典型的鼠疫杆菌,呈散在或小堆,偶见链状排列。

在脏器压印标本中,可以看到吞噬细胞内、外均有鼠疫耶尔森菌,此点对鉴别杂菌污染有很大价值,因动物死亡后,污染杂菌不会被吞噬细胞所吞噬。鼠疫杆菌为兼性需氧菌,可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在痰、脓、血液及干燥蚤粪中能存活数月至1年以上。

病菌由蚤类叮咬而感染,细菌在引流的淋巴结内,被单核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且能繁殖,形成含Ⅰ蛋白的荚膜及其他毒性物质。

淋巴结乃呈出血性坏死,细菌可沿血循环及淋巴管扩散,波及浅表淋巴结及纵膈、肺门淋巴结。

基本病变为血管和淋巴管的急性出血和坏死,局部淋巴结有出血性炎症和凝固性坏死,内有大量病原菌,邻近淋巴结也可累及。

肺充血水肿,偶见细菌栓子所致的散在坏死结节。

气管、支气管粘膜高度充血,务腔内充塞大量含菌的泡沫状血性、浆液性渗出液。各器官均充血、水肿或坏死。

血多呈黑色,浆膜腔常积有血性渗出液。10%至20%的患者发生多叶性肺炎,可为大叶实变及出血性坏死,脓肿。

吸入染菌尘埃时主要引起肺部病变,但也可仅累及扁桃体及颈淋巴结。

如未及时治疗,各型鼠疫均可发展为败血症,并波及肝、脾等脏器及其他淋巴结。

1、严格控制传染源

1.1、管理患者

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电话和网络报告疫情,城市不得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患者互相往来。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患者死亡应火葬或深埋。对于肺鼠疫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以防空气传播。各型鼠疫患者应分别隔离,肺鼠疫患者应单独一室。不能与其他鼠疫患者同住一室。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肺鼠疫要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鼠疫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1.2、消灭动物传染源

对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

2、切断传播途径

2.1、消灭跳蚤

患者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2.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

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标签:鼠疫,途径,传播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nswer/11469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