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菌专性需氧,在普通培养基中易培养,易繁殖。只要掘取一点泥土,放在水里煮一会,接种在加了血液的培养基上就可以了。在培养过程中,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7.2~7.4,在琼脂平板培养24小时,长成直径2~4mm的粗糙菌落。
菌落呈毛玻璃状,边缘不整齐,呈卷发状,有一个或数个小尾突起,这是本菌向外伸延繁殖所致。在5~10%绵羊血液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无明显的溶血环,但培养较久后可出现轻度溶血。菌落特征出现最佳时间为12~15小时。菌落有粘性,用接种针钩取可拉成丝,称为“拉丝”现象。在普通肉汤培养18~24小时,管底有絮状沉淀生长,无菌膜,菌液清亮。有毒株在碳酸氢钠平板,20%CO2培养下,形成粘液状菌落(有荚膜),而无毒株则为粗糙状。大量的炭疽杆菌繁 殖在一起可以形成炭疽杆菌菌落。
繁殖体抵抗力不强,易被一般消毒剂杀灭,而芽胞抵抗力强,在干燥的室温环境中可存活20年以上,在皮毛中可存活数年。牧场一旦被污染,芽胞可存活20~30年。
经直接日光曝晒100小时、煮沸40分钟、l40℃干热3小时、110℃高压蒸汽60分钟、以及浸泡于10%甲醛溶液15分钟、新配苯酚溶液(5%)和20%含氯石灰溶液数日以上,才能把芽胞杀灭。
炭疽芽胞对碘特别敏感,对青霉素、先锋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度敏感。
主要是本菌的荚膜和产生的毒素引起致病。
荚膜由D-谷氨酸多肽组成,能抑制抗体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促进该菌入侵后扩张繁殖。
其毒素可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改变血液正常循环,损害肝脏功能,干扰糖代谢,最后可导致死亡。
人类主要通过工农业生产而感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接触污染物品可发生下列疾病:
1.皮肤炭疽最常见,多发生于屠宰、制革或毛刷工人及饲养员。
本菌由体表破损处进入体内,开始在入侵处形成水疖、水疱、脓疱、中央部呈黑色坏死,周围有浸润水肿、如不及时治疗,细菌可进一步侵入局部淋巴结或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死亡。
2.纵隔障炭疽少见,由吸入病菌芽胞所致,多发生于皮毛工人,病死率高。
病初似感冒,进而出现严重的支气管肺炎,可在2~3天内死于中毒性休克。
3.肠炭疽 由食入病兽肉制品所致,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并有胃肠道溃疡、出血及毒血症,发病后2~3日内死亡。
上述疾病若引起败血症时,可继发“炭疽性脑膜炎”。
炭疽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荚膜和毒素的协同作用。
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属于芽孢杆菌属,是引起某些家畜、野兽和人类炭疽病(人畜共患)的病原菌。
发病率最高的是牛羊,猪也可发生,人常因屠宰、食用或与病死畜接触而感染。
炭疽杆菌对社会公共卫生和经济发展的危害,迄今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由该菌引起的炭疽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四季均可发生。
1、炭疽杆菌传播途径
1.1、牛、马、骆驼等牲畜通常是食入了被污染的水、草后感染炭疽,而人因接触、食用这些病畜的肉,感染炭疽。炭疽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传染性。
1.2、吸入含有炭疽杆菌的气溶胶或尘埃。
1.3、接触病畜及其产品。
需注意的是,炭疽病在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传染。
炭疽临床类型
皮肤炭疽
最为多见,占到所有类型炭疽病例的95%以上,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泡,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周围组织非凹陷性水肿,疹痕不明显,或直接发生大片水肿和坏死,伴有中度以上发热和该区域的淋巴结肿大。
预防人类炭疽首先应防止家畜炭疽的发生。家畜炭疽感染消灭后,人类的传染源也随之消灭。
目前我国使用的炭疽活疫菌,作皮上划痕接种,免疫力可维护半年至一年。
青霉素是治疗炭疽的首选药物,对肠道及吸入性炭疽治疗困难,有条件的可用抗血清。
美研究用炭疽杆菌治疗癌症
科学时报讯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多年来各国科学家的癌症在治疗上不断探索,希望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以实现对癌症的彻底根治。
不久前,曾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炭疽杆菌也开始引起科学家的青睐,虽然炭疽杆菌在被人体吸入后将致人于死命,或引起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但是美国马里兰州全国卫生机构的研究人员正在实验着将炭疽杆菌毒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改变炭疽杆菌毒素的成分使之对人体健康无害,并在对付某些癌细胞上显示出潜在的价值。
科学家使用的实验工具是模拟肿瘤生长状态的老鼠,通过在老鼠身上注射这种经过改良的炭疽杆菌毒素后发现,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老鼠肿瘤所获得的血流量,抑制肿瘤的生长。
此外研究中还发现经过改良的炭疽杆菌毒素还能够直接摧毁某些肿瘤细胞的瘤体本身,其中最容易受到炭疽杆菌毒素影响的是黑色毒瘤,结肠肿瘤和乳腺癌等。
由于炭疽杆菌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稍有不慎将有可能导致一些难以想像的后果,因此科学家也同时指出,使用炭疽杆菌治疗癌症的实验必须在动物身上经过几年严格实验之后才能用在人体的临床实验中。
标签:炭疽